摘 要:教師轉換型領導力的培養應用研究是管理學和教育學的跨界研究,對指導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具有積極意義。本文引入管理學中的領導力概念,分析了轉換型領導力在課堂教學中的指示性行為,歸納了提高教師領導力的具體措施,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教育傳播學;轉換型領導力;個人魅力;個性化關懷;智力激發
一、領導力基本定義
在管理學中領導力主要分為交易型領導力(Transactional Leadership)和轉換型領導力(或交互型領導、變革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交易型領導力是指領導行為發生在特定情境之下時,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相互滿足的交易過程,即領導者借由組織的獎勵或懲罰手段來影響被領導者的績效。轉換型領導指領導者讓員工意識到所承擔任務的重要意義和責任,激發下屬的高層次需要或擴展下屬的需要和愿望,使其為團隊、組織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個人利益。轉換型領導力主要包含以下四個要素:理想化影響力、鼓舞性激勵、智力激發、個性化關懷。
基于管理學的研究,Bass等其他學者把轉換型領導力的定義具體化為三種領導能力:①個人魅力(Charisma),
即領導者對下屬的感染力,得到下屬的信任、欽佩和為此做出的貢獻;②個性化關懷(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n),
即協同下屬工作,幫助他們滿足自身需 求;③智力激發(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即鼓勵下屬開發創造性思維。
國內外學者把教師的課堂角色定義為知識的傳授者、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等傳統角色,而由其在教學環節中的主導作用而逐漸成為課堂中的引領者。
(1)個人魅力。在教學課堂中,個人魅力是指能形成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的教師行為。個人魅力的指示性行為主要有親和力(Affinity)、幽默(Humor)、關愛學生(Caring)和認可學生(Confirmation)。在教育傳播學中對個人魅力的指示性行為的研究不勝枚舉,Ellis提出,如果老師能在課堂上認可學生,會提高師生之間的心理親密度[1];Banas等認為,幽默和親和力是緊密相關的,幽默與教師的可信度呈正相關[2]。
當然,形成個人魅力領導力的這四種指示性行為需要教師將四者彼此結合使用,才能拉近師生間的身心距離,提升師生間的交流效率,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個性化關懷。在教學課堂中,師生有各自的需求。教師需要滿足教學需求和交流需求,通過授課的過程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并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繼而對授課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有三個基本需求:自主性、能力提升和歸屬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希望自己的學習能獨立自主,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有一定的自主權;也希望通過來自教師的積極反饋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自信,通過與教師、同學的交流體會到歸屬感,得到來自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所有這些需求都能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關懷得以滿足。
學者們發現教師的個性化關懷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積極影響,Waldeck認為,當學生認可他們的教育個性化時,學生表現出更高的學習成效和滿意度;San Bolkan和Alan. K. Goodboy在研究中發現,教師的個性化關懷與學生的認知學習、情感學習、學習動機、課堂滿意度、教學參與度以及教師的可信度呈正相關。當教師具有人格魅力并對學生給予個性化關懷時,學生對授課內容表現出更加積極和興奮的態度,進而課堂關注度提高,學習效率提高。
(3)智力激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激發學生智力的行為,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促使學生用深度學習和策略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的內在動機對學習效率有著積極影響。一旦學生的內在動機被激發,他們將有更高效而持久的學習行為。教師可以通過創建一個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課堂環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促使學生采取深入學習和策略學習的方法,最終提高學習效率。
二、提高教師轉換型領導力的具體措施
1.潛心教學,在自我提升中走近學生
在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個人魅力的體現。首先,塑造親和力。在授課中使用語言的多種形式,凸顯自己的風格,增強語言親和力;非語言親和力是拉近師生之間身體和心理距離的重要手段。具備非語言親和力的教師往往更受學生歡迎,學生對所學課程更有興趣,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更強。其次,培養幽默感。幽默能幫助教師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幽默要與課堂內容相關,講幽默故事或自身發生的趣事都是活躍課堂的好手段。最后,關愛、認可學生。在課堂內教師要主動了解學生的需求,在課堂外要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在學習之外、生活之中給學生提供幫助和建議,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信任和認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因材施教,在悉心關注中指導學生
面對大班教學情況,要突出因材施教,個性化關懷難度較大,正因如此,每一位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首先,全面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要盡可能了解所教授學生的姓名、外貌和個性特征以及興趣愛好,營造共同的話題,增加有效的溝通。其次,及時反饋信息。在每位同學的作業或測試卷上提出個性化的指導意見,有助于學生盡快改正錯誤,提高學習效率。再次,搭建課外交流平臺。設立固定的課外答疑時間和地點,讓有問題的學生能及時提問,順利地開展下一步學習。最后,尊重學生自主權。允許學生就授課內容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進行選擇,建議階段性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內容。
3.啟發創新,在互動教學中激發學生
創新能力建設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新版的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中也將創新(Creating)作為教育分類的最高目標。所以,教師更應注重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首先,提倡互動教學。在課堂中,教師要盡力用有趣的課堂活動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參與欲。其次,提出適度挑戰,激發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學習中做到最好。最后,鼓勵獨立思維。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入思考,用批判性思維理解、接受新知識,并且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所學知識形成自己的認知。
三、結語
綜上所述,轉換型領導力對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課堂是環境,各種課堂活動、教學工具是手段,溝通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升的橋梁。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是衡量高等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水平,為創建一流高等院校和培養國家人才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K Ellis.“Perceived Teacher Confirm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and two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s to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Learning[J].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0,26 (2):264-291.
[2]Banas,J.A,N.Dunbar,D. Rodriguez,et al.A Review of Humor in Educational Settings:Four Decades of Researc[J].Communication Education,2011,60(60):1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