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提倡的素質教育與考試機制是一對矛盾結合體。自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各地紛紛推行學生減負政策,但減負的同時如何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和保證教學質量已成為當代教育面臨的難題。作為一名新教師,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闡述了新教師在減負增效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素質教育;考試機制;減負;增效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4-26
作者簡介:王 娜(1981—),女,小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目前考試仍然是衡量學生學習成績優劣的重要評價機制,同時也是考核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指標。素質教育和考試機制的矛盾促使教育者尋求更有效的雙贏機制來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減負增效”這個理念應運而生。但是,“減負”的口號喊了很多年,英語課堂教學的成效卻并不明顯,學生在校時間長、作業量大、考試頻繁、課外輔導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仍然存在。學生過重的負擔沒有得到減輕;學生過大的壓力沒有得到緩解;學生厭學的情緒沒有得到改觀,教學的隨意性依然很大,因此出現低效、無效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一、新教師面臨的困難
1.學生呈兩極分化
由于學生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學生的成長環境的不同,一年級新生在入學之前接受英語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學生的英語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有些學生能夠與老師進行簡單而熟練的對話,能識讀簡單小故事;而有的學生卻連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這些學生一旦跟不上教學節奏,就很容易陷入學習的惡性循環中,越聽不懂,越不愛學,越不學,越跟不上,導致缺乏學習積極性,喪失自信心,成為老師眼中的學困生。而英語教師工作繁重,班額大,課時量不足,為了完成課時教學任務,很難兼顧這些英語水平不高的學生;有時教師也會為了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而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縮短學困生和優等生之間的差距,這是新教師面臨的現實問題。
2.新學單詞遺忘快
由于記憶方法欠佳,學生記單詞很吃力,加上沒有定期復習,很多學生學單詞時,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對這種情況,教師經常既生氣又無奈,感覺自己耗費了時間和體力卻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其實,這往往是教師教學方法上出了問題。
3.學困生的作業質量不理想
對于課堂中的一些書面作業,教師往往會在學生完成后再進行集體講評。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聽不懂講解內容,學困生的書面作業問題還是很大,教師如再次一一講解,又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
4.繁重的作業批改任務
隨著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很多老師承擔的課后習題批復任務也越來越繁重。一個學生做一個練習題,老師需要批閱幾十或上百個練習題,加上復批量,教師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加班加點才能完成批復任務,這不僅會給教師“加負”,無形中還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
二、應對措施
1.積極預習,及時復習,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課前預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從而實現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轉變。教師的充分備課與學生的積極預習相結合,可以幫助教師有的放矢,學生選擇性傾聽,大大降低課堂的無效消耗,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表明:遺忘是先快后慢的。當天學習的知識到第二天只記得33%,第三天記得27%,但5天后還能記得16%。要讓記憶長久,就要進行及時復習。以新授單詞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家熟讀并記憶當天所學的新單詞,第二天早晨再溫習幾遍,以后的課上還應不斷復現這些單詞,久而久之,學生對單詞的掌握越來越牢固,記憶力也會相應提高。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最好平臺。平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幾分鐘給學生講講笑話或者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或者讓學生完成需要在課余時間完成的口頭作業。復習階段,英語課上的前幾分鐘教師可讓學生欣賞英語歌曲、笑話,從而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開始學習,這樣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學生可以更集中精神、更高效率地聽課。雖然課堂講課少了,但并沒有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反而遠比搶時間、打疲勞戰的課堂精彩得多。一些有趣的笑話除了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使他們認識很多課外詞組。有效課堂是減負增效的關鍵,應抓住學生的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燦爛的知識新天地,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
2.作業難度層次化、形式多樣化
從作業布置上給學生減負是為了避免學生的機械式重復學習,同時也能降低教師的作業批改量。教師要找準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確定相應目標,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如為學困生布置基礎題,給中間生一些發展題,而優等生適合一些提高題。此外,教師還可布置多種形式的作業以提高作業的實效性。比如,相比傳統的手寫作業或背誦作業,教師可讓學生閱讀英文課外書,編輯手抄報,聽音頻練習口語,自編自演小故事等。
另外,很多學困生不愿意做作業,作業總是要在教師的監督或者再三催促下才勉強完成;但是將他們的作業換成幫教師批作業,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以往幫教師批改作業總是好學生的“特權”,而讓學困生批作業,不僅可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并且在批改的過程中,他們會比教師更仔細地去找錯誤。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反復接觸正確答案,尤其是單詞的正確拼寫,效果比單純做一遍好得多,并且他們也更樂意做。
3.減少T T T(教師說話時間),增加S T T(學生說話時間),教師語言要精簡
課堂實效是關鍵。雖然教師生動自然的講解是必要的環節,但要有度。有些教師講課的“癮”上來了,就滔滔不絕地講,完全沒有講清楚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導致學生聽得云里霧里,一片茫然,同時也不利于學生課后的及時總結和復習。因此,要采取措施減少TTT,精簡說話內容,增加STT,鼓勵學生大膽讀說。如在講解練習題要求時,教師可規范用語,放慢速度,輔之手勢用語,并做到及時檢驗;遇到小段文章時,可鼓勵讓學生試讀,教師隨后講解等。
4.建立“一幫一”互助組,將學生按水平分層
在班級按照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分組,合理利用優等生資源,鼓勵優等生幫助學困生。這樣做的優勢有:減少教師的重復性工作;學生之間有同齡人專屬的語言,更容易理解;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更加親切平等,容易接受;幫助優等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全面照顧學生,還應注重培養尖子生,鼓勵優等生對學困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5.多樣化作業批改方法
改變作業全收全批的傳統方法,采取以下多種批改措施。
(1)全收半改。作業全收但同桌兩人中只改一人,然后讓學生參照同桌的被批改作業進行修正。這樣既降低了教師的工作量,又使批改作業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活動,調動了學生按時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2)組內互批。教師布置完作業后給學生一定時間寫作業,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快慢進行分組互批,將有爭議的題目進行標記,最后教師統一講解。
(3)學生代批。從每個小組中選取做得快且正確率高的學生,由其結合自己被批復的正確答案對小組內其他組員的作業進行批改,有錯的交老師,由老師進行針對性講解。這樣教師既可掌握每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又可了解和總結各種錯題類型,并進行班內統一講解。
6.整合教材,補充教學資源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按照教材內容和特點,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整合,使教材適合各個層次的學生,避免對教材的生搬硬套,同時還要針對教材的不足并結合實際教學需要補充教學資源。對此,我有如下幾點想法。
(1)可對教材內容的順序進行調整。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心理特點以及現實要求,對單元內容或單元順序進行調整。如授課當天正好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教師就可把關于中秋節的單元提前講解,讓學生在濃濃的節日氛圍中學習和體驗授課內容,課后還可制作一些和中秋節相關的卡片或美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補充學習資源。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的不足之處,積極主動地補充和擴展學習資源。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材資源,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擴展知識面。在互聯網技術如此先進和資源如此豐富的今天,新教師有諸多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如講到復活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尋一些介紹復活節起源、背景和傳統習俗的視頻和音頻資料,相比枯燥的文字內容,低年級學生更傾向于接受生動有趣的有聲信息,也更容易記憶其中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自己錄制聽力內容,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3)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有些學校使用的是自選教材,其中有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學習者或學習者在生活中沒有接觸過,這時教師就可用學習者熟知的類似內容替換生僻內容。如講交通工具時出現MTR,可改成常用的Subway。
(4)替換或擴展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對教材中的教學活動進行替換或擴展。如教材中針對一篇閱讀文章設計了問答環節,而這篇文章的內容生動活潑,富有曲折性,教師則可以根據課時安排,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和體驗故事的發展變化,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深化對故事角色的理解。
7.創設校園和班級的英文文化氛圍
環境對語言學習者來說很重要。教師要在學校、班級及學生經常接觸的其他地方創設英文環境,將英語知識融入學生的學習或娛樂活動中。如用英文裝飾校園和班級設施,并進行定期更換, 促進學生閱讀;在學生課間或休息期間播放英文歌曲或小詩;在班級張貼高頻詞,增加學生與學習內容的接觸機會;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英文海報等。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開展英語教學除了用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堂教學方式來吸引他們,在課間、午休的時候,教師還要經常到他們的教室轉轉,一來用他們所學的簡單語言和他們交談,二來與學生一起玩玩他們喜歡的游戲,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以便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能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和推進,減負增效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實踐和總結研究。教育者要在給學生減負的同時也給自己減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胡曉霞.談如何有效地整合英語教材[J].才智,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