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濤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農林畜牧局,四川 宜賓 644000)
翠屏區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學調查及分析
熊 濤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農林畜牧局,四川宜賓644000)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影響奶牛業發展導致經濟損失的重要病因之一。本文旨在通過結合臨床診斷與調查和BMT法,對翠屏區7個奶牛場共90頭奶牛進行檢測,發現有5頭奶牛患有臨床型乳房炎,占總調查頭數的5.5%;患有程度不等隱性乳房炎共55頭,占被調查總數的61%,其中,強陽性隱性乳房炎7頭,占7.8%;陽性12頭,占13.3%;弱陽性19頭,占21.1%。翠屏區奶牛患隱性乳房炎較嚴重,這與該縣奶牛養殖水平與擠奶操作和防疫意識低下有直接的關系。即時發現和治療是該縣臨床型乳房炎發生率較低的主要原因。
翠屏區;奶牛乳房炎;感染現狀
1.1材料
1.1.1主要儀器與設備
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臺式離心機及10 mL規格有蓋離心管;超凈工作臺;乳汁檢驗盤及乳杯,北京新技術奶牛有限公司提供;燒杯;玻璃棒;試管;酒精燈;電爐;高壓滅菌器等。
1.1.2試驗試劑
亞臨床奶牛乳房炎快速診斷液(BMT試劑),北京新技術奶牛有限公司研制;蒸餾水。
1.1.3調查地點及乳樣來源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不同規模奶牛場、奶牛養殖戶各奶牛;乳樣采自各奶牛場及奶牛養殖戶泌乳期奶牛的新鮮乳汁。
1.2方法
1.2.1臨床調查
設計并制備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學調查表,按奶牛場地址、規模、建場時間、奶牛來源、疾病防控措施及免疫程序、用藥史、發病史對各奶牛場進行了解并登記。
1.2.2臨床型乳房炎診斷及統計
結合問卷調查及臨床診斷方法,包括視診、觸診及乳汁顏色變化判定臨床型乳房炎并作統計。乳房呈不同程度的腫脹,皮膚發紅;觸診乳房有大小不等的硬塊、疼痛敏感、溫度增高、乳上淋巴結腫大、有逃避和踢人現象;乳汁顏色呈灰白或淡黃色,有絮狀物,甚至有膿或有的呈水樣判定為典型臨床型奶牛乳房炎。
1.2.2隱性乳房炎的實驗室檢測
1.2.2.1乳樣的采集 準備好有蓋離心管、酒精棉球、鑷子、記號筆等,按奶牛場操作規程洗凈奶頭并消毒,棄頭兩把奶,取新鮮乳汁10 mL左右置有蓋離心管,蓋蓋,編號,置實驗室4 ℃冰箱保存備用。
1.2.2.2實驗室檢測 按試劑盒使用說明書稀釋BMT診斷液,置超凈工作臺備用;檢驗盤于超凈工作臺,移液管吸2 mL乳樣于檢驗盤中,加入2 mL稀釋的BMT診斷液;平置檢驗盤作水平同心圓旋轉,混合均勻,50秒按表1標準判讀結果。

表1 隱性奶牛乳房炎BMT法判定標準
2.1臨床調查
翠屏區奶牛場基本都是個體的養殖場,規模都比較小。采用詢問的方式了解到各奶牛場規模、奶牛來源、疾病防控措施及免疫程序、用藥史、發病史等,并對各奶牛場周圍環境作了記載。情況如下:牛場的周圍壞境都比較清潔、通風、干燥、安靜;奶牛來源于人工受精,自繁自養;擠奶采用人工擠奶;疾病防控措施采用自繁自養的原則,做好奶牛場的消毒工作,發生蹄病時進行修蹄,干奶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發病牛的乳頭,牛床保持干燥等一系列措施;采用一年打兩次疫苗,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的免疫程序;平常都用青霉素、Vc、鏈霉素、四環素、氯霉素、安乃近等之內的一些藥物;該牛場的發病史有蹄病、關節炎、感冒、乳房炎。

圖1 臨床乳房炎的發生率
備注:圖中的橫坐標為被調查的牛場編號,縱坐標為每個被調查奶牛場所飼養奶牛頭數及臨床型乳房炎發生頭數。
2.2臨床型奶牛乳房炎的調查
通過詢問及現場診斷,被調查的7個奶牛場其臨床奶牛乳房炎發生的情況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被調查的7個奶牛場臨床型乳房炎感染較輕,其中1號、2號、5號、6號及7號奶牛場均只有1頭奶牛患有臨床型乳房炎;感染率從6%~9%不等。3號和4號奶牛場未感染有臨床型乳房炎。從該圖表也可以看出,翠屏區奶牛養殖規模總體偏小,還處于發展階段。
2.3隱性奶牛乳房炎的實驗室檢測
據圖2可知,對翠屏區7個奶牛場共85頭奶牛的乳樣進行隱性乳房炎BMT法檢測共檢測出55頭奶牛患有程度不等的隱性乳房炎,占總數的64.7%;陽性率為44.7%,其中弱陽性奶牛為19頭(22.4%),陽性奶牛為12頭(14.1%),強陽性奶牛為7頭(8.2%)。強陽性隱性乳房炎感染率較高的是2號及6號奶牛場,各有2頭奶牛感染,感染率分別為牛場總數的12%和18%。其次是7號、5號和1號奶牛場,各有1頭奶牛隱性乳房炎呈強陽性,感染率依次為6%、7%、8%。3號和4號奶牛場隱性乳房炎呈強陽性0,但3號奶牛場陽性有2頭,4號奶牛場可疑及弱陽性隱性乳房炎占了總頭數20%左右。

圖2 隱性乳房炎感染率
奶牛乳房炎是各奶牛場最常見也是影響奶牛產奶質量與產量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在本實驗所調查的翠屏區7個奶牛場共90頭奶牛中,BMT法共檢測到55頭左右的奶牛患有程序不等的隱性乳房炎,其檢測的結果是否很準確或誤差率極低需要實驗室對乳樣進行病原菌的分離鑒定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從實驗室的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結果表明,檢測為強陽性的乳樣均分離到了葡萄球菌與大腸桿菌,說明此檢測方法效果靈敏誤差低適于基層奶牛隱性乳房炎的檢測。
預防是減少乳房炎發病率的重要途徑。重點要加強擠奶員技能及專業理論的培訓,使他們掌握好乳房炎的發病規律,即時的診斷和治療。因此,生產中要經常進行病理檢查,根據病情及時治療以免貽誤時機,導致病情加劇,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1]仕金,陳杖榴,馮淇輝.奶牛乳房炎的抗菌藥物防治[J].獸藥與飼料添加劑,1999,(3).
[2]肖定漢.奶牛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3]牛樹田.高產奶牛飼養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4]岳文斌,楊修文.奶牛養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5]茹寶瑞,繁麗,宋洛文.高產奶牛生產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編輯:晏兵兵)
S858.23
B
1006-799X(2016)14-0096-02
熊 濤(1985-),男,重慶開縣人,助理獸醫師,主要從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