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九紅
摘 要:電影《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是法國導演熱內第二次拍攝英文電影,這部影片的對話環境是英文,背景環境是美國,觀看之初會讓人懷疑是否能從中找到法國電影的特征,但這種疑慮很快就會消失。導演以法國人的拍攝方法和角度講述了一個發生在美國家庭的故事。除了電影的取景,影片帶有濃烈的導演個人特色和典型的法國電影特色。
關鍵詞:導演創作;肢體語言;作用;運用
中圖分類號:J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6-0121-01
就戲劇表演而言,肢體語言是傳遞人物情感以及狀態的重要媒介,這一點在戲劇導演創作中同樣有所體現。從概念上來說,肢體語言主要指的是人體軀干以及四肢的動作語言,應該將其歸于形體語言的范疇之中。良好的戲劇演員能夠在表演中運用好肢體語言,而良好的劇本創作者也能夠在塑造故事時考慮到肢體語言對整體劇本情節的推進作用。
一、戲劇導演創作中運用肢體語言的必要性
要讓肢體語言在戲劇創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擺正對于肢體語言的認識,并且在創作時給予其特別的關注,即發揮好“思想認識對于行動的引導作用”。①戲劇是一門行動的藝術,演員在舞臺上表演時只有真正調動起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為角色服務,自身所塑造的人物才能夠鮮活、立體。肢體語言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肢體語言能夠幫助演員更好的了解人物內涵,進而從整體上把握人物的思想。
演員在舞臺上的表演可以分為動作以及心理兩部分內容,這兩部分內容是互相依存、相互統一的。具體來說,動作是心理的外放,而心理則是動作的支撐,缺少了任何一個部分表演都不會完整。而戲劇創作則是劇本誕生的起點,此環節中也必須運用肢體語言,“由內而外”的去創作劇本,這樣的故事觀眾才更容易接受。單純的從動作出發創作戲劇,少了心理層面的支撐,會使得戲劇沒有靈魂。一味的追求心理層面的精雕細琢,則會使得所創作的戲劇“格格不入”。②因此戲劇創作中需要重視肢體語言的運用,這里所說的肢體語言主要指的是演員在表演時所用到的肢體語言以及導演在排戲時所用到的肢體語言兩部分內容。
二、導演的戲劇創作
導演是劇本最準確的詮釋者,是戲劇創作的靈魂。導演能夠在演員詮釋演繹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演出風格以及人物特征,所以它有權利對劇本進行修改,也有義務整合各個部門的資源,讓排練達到最佳效果。③我們可以將導演對戲劇的創造理解為“二度創造”,它需要導演在了解劇本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演員以及各部門的長處,這樣才能夠把一個完整的劇目搬上舞臺。再者,導演不能單純的把演員當作工具,要引導幫助演員塑造人物,引導其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這同樣也是在創作中運用肢體語言的關鍵,給演員營造出必要的發揮空間,在演員創作的基礎之上完成導演對于劇目的創作,讓其由表及里的與戲劇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
導演還應該具備鑒別演員表演真偽的能力,以此來幫助演員在表演中去偽存真,進而升華自身的表演。具體到肢體語言的運用,既要發揮好肢體語言的作用,又不能過分矯揉造作,使得表演過于浮夸。最后導演對于劇本基調的掌控也與肢體語言的運用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音樂、燈光以及舞美的配合之下還原劇本的精髓,真正用形神兼備的表演來打動觀眾,而不應該一味的追求舞臺效果而忽視了表演的內涵。
三、肢體語言的基本概述
只有在準確理解肢體語言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在戲劇創作中用好肢體語言,否則只會影響戲劇的實際表演效果。具體來說,肢體語言由以下內容構成。
(一)外在形式
肢體語言的外在形式主要包括步法、四肢動作以及手勢等內容。其外在形式是觀眾能夠直接感受到的,以戲曲表演為例,“唱、念、做、打”中的“做”與“打”便是肢體語言的外在形式,“手、眼、身、法、步”中的“手、身、步”同樣是肢體語言的外在表現形式。④
(二)如何在戲劇導演創作中運用肢體語言
基于戲劇導演學的角度分析,以下三種方法都能夠在其導演創作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首先直接運用。這種方法最簡單,也最為常用,只要演員在排演或者表演時能夠重視細節,敢于突破舊有的表演思路,像如簡單的招手、揮手、跑、跳、蹲、爬以及跌倒等動作便能夠為表演增色,進而突出人物的特征。其次借助于舞臺調度也能夠運用肢體語言 。舞臺調度主要指的是舞臺上人物位置的調整以及移動,導演借助于舞臺調動能夠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優化舞臺之上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更能夠突出戲劇的張力,進而提高其藝術水準。它依托于真實生活展開,卻又不等同于真實生活,這便是人們常說的“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京劇《徐九經升官記》為例,主角“徐九經”第一次出場時的舞臺調度就非常具有代表意義:伴隨著撕鈸聲行進,走至舞臺中央之后又迅速移至舞臺左側,后轉身“亮相”。在位于舞臺左側歪脖樹的映襯下,主角“徐九經”其貌不揚但身負重任的形象便活躍在了觀眾眼前。最后是肢體語言的停頓。雖說肢體語言的停頓屬于整體舞臺停頓的范疇,但其停頓往往能夠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動作上的靜止往往伴隨的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只有做到這一點,“停頓”才能夠發揮應有的效果。以《浮士德》這篇話劇為例,徐曉鐘導演在創作這出話劇時便在情節的關鍵轉折點應用了大量的停頓:浮士德在朋友的“幫助”下順利進入監獄,想把已經懷孕的情人“甘蕾青”從監獄中救出來。但“甘蕾青”卻因為察覺到了“浮士德”劫獄的真實動機而拒絕了他。此時“浮士德”的內心受到了巨大的沖擊,與其一同進入監獄的朋友梅菲斯特也毫無辦法,只能無助的向浮士德深處雙手。此時“浮士德”、“梅菲斯特”以及“甘蕾青”的心中都無法平靜,而導演在創作這段情節時卻“反其道而行之”,使用了長達八十九秒的停頓,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豐富肢體語言的情感內涵
肢體語言的情感內涵越豐富,也就越有意味,就更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表演效果,所以豐富肢體語言的情感內涵也是應用肢體語言的關鍵。導演在戲劇創作中,要有意識的重視這部分內容,在設計動作時要考慮到其背后的情感價值。作為演員也要在這方面進行嘗試,想象一下自己置于當時的情景之下會做出各種反映,嘗試觀看并且學習業內前輩的表演,學習他們借助肢體語言來展示人物內心方法和技巧??梢詮哪7麻_始,但在模仿之余應該加入自己的體會,這樣才能夠對自己的表演進行創新。此外,多余其他演員交流,也能夠靈活自身對于肢體語言的運用?;谝陨犀F狀,導演在創作時才能夠把控制肢體語言、動作方面的細節,進而在肢體語言中注入情感,提高劇目的藝術水準。
以話劇《北京人》為例,奶媽從鄉下帶回來了兩只信鴿,打算將其送給文清,但信鴿卻在路上飛走了一只。此時的文清已經與思懿結婚了。當愛慕文清的愫方獨自一人面對鴿子籠時,便開始感懷自己的處境,同時她也在掛念著如那只飛走的信鴿一樣“離家出走”的文清。內心的情緒慢慢發酵,她下意識的舉起了鴿籠,一動不動的在凝視著里面的信鴿。⑤這時她內心的情感已經無法單純的用語言表達,這一個動作便是最好的詮釋。而演員在表演時,一定要注意體會這一肢體語言的情感內涵,控制好表演時的節奏,將其中的情感盡可能完整的呈現給觀眾。
五、結語
對戲劇創作而言,如果能夠在其中用好肢體語言便能夠為劇目增色,提高其藝術水準。因此作為戲劇導演,在創作時一定要注意肢體語言的把控。應該立足于演員的實際表演,引導其用好肢體語言,展示出人物的靈魂。
上文中筆者對戲劇導演創作中肢體語言運用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旨在對相關工作的完善有所幫助。
注釋:
①寧輝.戲劇導演創作中肢體語言運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7(2
0):59.
②王帥.探討肢體語言在戲劇導演創作中的巧妙應用[J].戲劇之家,2016(11):43.
③蔡雨桐.戲劇肢體語言的潛在力量——淺談《有人將至》肢體語言對劇本意蘊的深化[J].戲劇文學,2016(02):126-129.
④于曄.戲劇導演創作中肢體語言運用的研究[J].藝術教育,2015(07):211.
⑤楊碩.開掘戲劇表演的肢體語言[J].當代戲劇,2014(02):25-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