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青
(融安縣婦幼保健院,廣西 柳州,545400)
孕期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孕婦展開宣教活動,也是整個妊娠期間重要的護理工作。臨床實踐發現,多數孕婦對妊娠及分娩缺乏系統的認知,對孕期飲食、運動、用藥等知識了解不夠,進而對機體及胎兒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因知識缺乏還可能對分娩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增加妊娠并發癥風險[1]。由于不同的妊娠時期,孕婦及胎兒的需求均有所不同,故還需結合妊娠時期實施階段性的健康教育。為探究孕期階段性健康教育在產科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分析如下。
將2019.01~2019.12 本院產科門診接收的106 例孕婦納入研究,按隨機排列法分為A 組各53 例。A 組:孕齡22~42 歲,平均(29.86±3.57)歲;孕周10~38 周,平均(19.86±2.88)周。B 組:孕齡22~42 歲,平均(29.97±3.65)歲;孕周10~38 周,平均(20.09±2.93)周。兩組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比較價值。
A 組:常規健康教育。包括飲食、活動、用藥指導及告知孕婦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等。
B 組:孕期階段性健康教育。①孕早期:告知孕婦孕早期不需要增加能量,體重正常增加0.5~2.0kg,每天至少攝入130g 碳水化合物;適量運動;少喝含糖飲料,少吃刺激性食物;建立作息規律,保證睡眠;戒煙,禁酒;避免高強度工作,高噪音環境,避免精神刺激,保證心理健康,解除精神壓力;聽音樂調節情緒;注意口腔衛生;禁止染頭發,注意個人衛生,禁止性生活。②孕中期:進行心理調整,強調適度性生活;注意孕期體重變化;講解唐氏篩查,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的重要性;介紹孕期飲食與運動的注意事項;講解各類檢查報告。③孕晚期:指導孕婦掌握數胎動方法;禁止性生活;識別早產信號;注意體重、血壓變化;了解分娩先兆、產程、分娩準備;注意乳房護理,糾正乳頭凹陷為母乳喂養做好準備;入院的注意事項及流程,分娩用物的準備;運動/呼吸指導;產程介紹,新生兒的護理。
分別于接診時、護理后對孕婦的知識掌握程度、焦慮情緒進行評估。知識掌握程度:采用醫院自制的孕婦妊娠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評價量表進行評估,包括飲食、睡眠、活動、胎動監測、用藥、并發癥等內容,總分100 分,分值越大,知識掌握程度越佳;焦慮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估,共20 個條目,每個條目1~4 分,總分20~80 分,總分≥50 分代表存在焦慮情緒[2]。
采用SPSS21.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s)表示。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兩組知識掌握程度評分均較接診時升高,且B 組升高程度大于A 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知識掌握程度評分[n=53,(±s),分]

表1 知識掌握程度評分[n=53,(±s),分]
組別 接診時 護理后 t P A 組 52.56±5.42 68.41±6.88 13.175 0.001 B 組 52.39±5.31 80.12±8.66 19.873 0.001 t 0.163 0.871 7.708 0.001 P
護理后,兩組SAS 評分均較接診時降低,且B 組降低程度大于A 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焦慮(SAS)評分[n=53,(±s),分]

表2 焦慮(SAS)評分[n=53,(±s),分]
組別 接診時 護理后 t P A 組 50.42±5.64 46.32±4.16 4.259 0.001 B 組 50.17±5.47 43.05±3.41 8.042 0.001 t 0.232 4.426 0.817 0.001 P
研究指出,妊娠會促使孕婦生理出現改變,如停經、激素水平升高等,同時還會促使孕婦出現心理變化,導致不良情緒的發生[3]。因此,加強對孕婦妊娠期間生理及心理變化的指導,促使其保持身心愉快,對孕婦的身體健康及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均存在積極意義。指導孕婦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科學合理飲食、運動、休息、用藥等,規避不良因素的影響,有效降低妊娠并發癥發生風險,為母嬰安全提供保障。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孕期健康教育組知識掌握程度評分較接診時升高,且高于常規健康教育組,差異顯著,說明孕期階段性的健康教育能夠提升孕婦的認知度。本研究中主要是針對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三個不同的階段實施針對性護健康指導,有利于孕婦掌握不同妊娠時期的生理需求特點,促進其對自身的管理,從而提升其認知度。在孕期健康教育中,能夠針對不同時期孕婦的心理需求而采取相應的干預,從而及時、有效緩解其焦慮情緒;同時通過提升孕婦的認知度,緩解知識缺乏引起的焦慮情緒,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態。
綜上所述,在產科門診護理中實施孕期健康教育能夠提升孕婦的認知度,同時緩解其焦慮情緒,有利于其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