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為了讓幼兒在實踐感知、親身體驗中建構科學知識經驗,從而培養幼兒自主探究科學活動的能力。然而,在以往的科學活動中,幼兒僅僅在集體活動中跟著教師的思路了解科學原理,或是在科學區域里操作簡單的科學小實驗,缺乏系統、長期的觀察,以及實驗、發現的自主探究。因此,我園設置了科學探秘工坊,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場地以及各種材料,給予幼兒最大限度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幼兒真正體驗科學世界的奧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如何以幼兒最感興趣的游戲形式引導幼兒進行科學學習成了當下幼兒園教育工作者關心的問題。筆者將從幼兒園科學探秘工坊的設立、設置探秘工坊的意義以及如何開展工坊內的活動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什么是幼兒園科學探秘工坊
科學探秘工坊是在我園開展的江蘇省前瞻性研究項目——“小松果”暢游工坊中的所設置的八大工坊之一。我園是一所城市老小區幼兒園,活動空間狹小,班額量大,現有的游戲空間限制了幼兒向高水平游戲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園充分利用室內外場地,將教室、專用室、戶外場地進行重新劃分,變教室為可變工坊、變專用室為固定工坊、變戶外場地為移動工坊,并以《指南》的要求出發,確定了八個工坊游戲方向。科學探秘工坊屬于可變工坊,在日常活動中作為班級活動的教室,而在工坊游戲時間段則打破了班級、年齡的界限,作為幼兒專門做科學探究的一個工作室。從所取的名字上可以看出,科學探秘工坊是主要研究科學領域的相關內容,讓幼兒對科學知識方面的內容進行探索,從而了解相關科學原理,豐富科學知識經驗的一個工作坊。在豐富幼兒相關經驗的同時,在這個工坊中,也要樹立幼兒科學的認知,善于發現事物的真理與規律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嚴謹、真實的科學態度。在幼兒園,對幼兒的科學教育還屬于啟蒙階段,這時候的幼兒充滿好奇,樂于好問。因此,不需要幼兒探究過于復雜的科學探究原理,也不需要強迫他們學習認知能力以外的科學知識。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控制探秘活動的難度以及將每一個項目活動的時長交給幼兒,正是我園探秘工坊遵循的活動原則。筆者所處的幼兒園科學探秘工坊是打破班級、年齡的界限,在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給予幼兒充分自主探究科學知識的機會、建構科學知識經驗、培養幼兒良好科學素養的工作坊。
二、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秘工坊的意義
(一)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幼兒天生好奇、好問,好奇、好問正代表了幼兒的興趣點、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生活的世界對幼兒而言是充滿神秘的,這些神秘與科學有關,而科學無時無刻不存在,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例如,冬天的“靜電”為什么讓幼兒之間有觸電的感覺?為什么樹葉到了秋天會落下?為什么蝸牛的便便會變顏色?無數個為什么正是幼兒對這個世界有了探究的興趣表現。幼兒有了解世界的原動力,教師就需要為幼兒提供探究的場所,創設自主探索世界的氛圍。科學探秘工坊正是以幼兒感興趣的內容為研究主題,創設相關科學探究的環境作為隱性支持,引導幼兒從科學的角度認識世界,使幼兒用能理解的方式發現世界。
(二)給予幼兒實踐感知、動手操作的機會
《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幼兒在科學知識的獲取中,需要教師給予他們實踐、體驗的機會,以往簡單的示范、模仿已然不適應現在的科學教育理念。而科學探秘工坊會提供充足、多樣的低結構材料給幼兒組合、選用,鼓勵幼兒在看看、聽聽、摸摸、聞聞、嘗嘗等活動中感知認識事物,認識世界,在動手擺弄、操作、探索中進行觀察和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培養幼兒不輕易放棄、自我反思的科學態度
幼兒雖然對周圍事物有了興趣,也有機會試驗、操作,探索問題的原理和答案,但是最后得到的結果不一定是圓滿的。在這個過程中,因為幼兒年齡較小,幼兒動手能力有待加強,所以實驗的結果會失敗,會出現偏差,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他們被迫放棄,幼兒也會對科學探究失去興趣與信心。但是,科學探秘工坊不以結果為最終目的,注重幼兒過程性探究的積累,指導教師及時記錄下幼兒探究的關鍵時刻,當幼兒出現問題時,引導幼兒共同討論,反思回顧,學會自我批判、自我調整。科學探究的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環往復實驗,幼兒在這樣的氛圍中,獲得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還有不輕易放棄的良好品質,同時,幼兒批判性思維也會悄然發展。
三、如何指導幼兒在探秘工坊的活動
在對科學探秘工坊進行了含義以及意義的闡述后,可以看出,科學教育對幼兒而言有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為此,教師如何支持引導幼兒組織、進行科學活動也是至關重要的。在經歷了近三年的工坊實踐活動與研究后,筆者也梳理出了以下幾條教師指導策略。
(一)追隨幼兒興趣,開展主題活動
每一期的探秘工坊活動都需要一個或幾個活動主題,而探究的主題需要教師在活動前聯系幼兒園綜合主題課程、幼兒生活經驗挑選相應的內容進行預設。但是,預設的主題并不代表活動最終的主題,因為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是發展的、能動的個體,他們始終以主體的地位與外部世界在相互作用的各種活動中發展自身。在工坊活動中,教師作為坊主,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當幼兒提出他們的小困惑時,他們渴望了解的內容比教師預設的內容會更有吸引力,這時,教師僅需要幫助幼兒把問題繼續深入下去,激起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而且教師如果能與幼兒一起參與,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游戲時,也會讓幼兒更高興,并且更加積極、投入。例如,幼兒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打仗工具——投石機,他們很想知道投石機是如何把大的石頭砸到很遠的地方;又如,幼兒在玩蹺蹺板的時候想知道蹺蹺板為什么能一上一下,兩個重量不同的幼兒是怎樣繼續玩下去的。投石機的杠桿原理、蹺蹺板的平衡知識都是在綜合主題書上沒有提到的,這些也不在教師的預設范圍內,但是,幼兒卻對電視里、生活中的科學設備非常感興趣。此時,教師就可以先暫時擱置預設的內容,和幼兒一起探究他們感興趣的主題。在游戲主題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跟幼兒一起“玩”了起來,教師的知識經驗也能隨著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在科學探究的主題的確立上,教師需要傾聽幼兒的心聲,以幼兒的動態生成問題為主。這樣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也促進了教師的發展。
(二)制訂科學探究活動開展計劃,全面開闊幼兒科學領域視野
幼兒對科學領域充滿了好奇,要想切實提升幼兒的科學認知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教師制訂完善的科學探究活動開展計劃,不能“臨時起意”隨意地選擇活動主題方向,確定活動內容。應該根據科學探究活動的難易程度,依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和身心發育程度,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在保證安全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制訂具體的科學探索活動計劃。從科學認知能力的鍛煉開始入手、到逐漸引導幼兒帶入邏輯思維,分析判斷一些科學現象,再到幼兒能動手參與一些科學小實驗。一步一步提升幼兒的自主科學探究能力。另外,鑒于科學領域分類較為繁雜,建議需要將科學探究活動按照難易程度和主題方向劃分為動植物科普類(動植物模型展示);電能知識科普類(小風扇開關、水解小實驗);物質、光能科普實驗類(小型望遠鏡科普、摩擦力小實驗、礦物質科普);人體生物知識類(人體部分骨骼模型科普、眼保健操)。通過劃分具體的組別,方便教材資源制備管理以及教學方案的設計。
(三)引導幼兒質疑,釋放幼兒天性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簡而言之就是一種敢于提問的態度。引導幼兒質疑就是引導幼兒對客觀世界持有一種懷疑、提問、思考和解釋的態度以及心理傾向。在探秘工坊里,有了探究的主題后,幼兒善于質疑的品質和學會發現問題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在成人的眼里,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理所當然的存在,但是在幼兒的眼中,周圍的事物都是有趣、新鮮、令人憧憬并且值得疑惑的。當幼兒開始質疑,并且發現了問題的關鍵后,才能更好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幼兒年齡比較小,他們會有“十萬個為什么”,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允許幼兒質疑、提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內心的疑惑。而問題是思維、學習、研究、開拓創新的新起點,獨立地觀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是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思維活動全過程。為此,在探秘工坊中,教師專門留有一面問題墻,允許幼兒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想法。提問的時間可以是剛進探秘工坊的時候,也可以是正在進行的項目活動時,或是在離開探秘工坊準備去下一個工坊前。在探秘工坊的每一天,都可以為問題墻“添磚鋪瓦”。問題的內容可以是對正在進行的項目進行提問,也可以是對自己感興趣、想知道的內容進行闡述。在一個階段后,教師會對問題墻進行梳理,將問題分為已完成和亟待解決以及暫時解決不了三個方面。這將對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和創造力非常有益。
(四)適時介入指導,推進活動發展
當然,不是每個幼兒的問題都有教育價值,也不是每個問題都能推進探秘工坊的活動進一步發展。教師應該思考如何引導幼兒提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以及如何從這些關鍵問題著手,推進科學活動的發展。首先,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要先對幼兒感興趣的探究主題內容以及科學的結論有明確的認知,這就需要教師查閱大量的書籍資料,從而找到準確的答案內容。其次,教師要預設科學活動的推進路徑,找到每次活動的科學原理的探究點,并將其劃分成每個階段的活動目標,對幼兒在探究過程中,探究到哪一階段做到心中有數,允許幼兒通過自我嘗試逐漸達到活動預期目標,不設限幼兒的完成時間。再次,在活動中,還需要教師適時地介入、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控。例如,在投石機活動中,幼兒能利用木棍和皮筋做出簡易的投石機,但是他們難以完全了解為什么有的投石機能投得遠,有的投石機投得近,他們只會對自己使用的力量產生懷疑,不會馬上想到皮筋的彈力對投石機也有影響。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各種彈力不同的皮筋進行分類,從材料的分類上暗示幼兒發現彈力對投石機的影響,果然,幼兒在教師的暗示下發現了這個小的改變,教師立即展開調控,引導幼兒了解什么是彈力,如何運用彈力讓投石機投得更遠,為投石機的改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學會質疑、教師適時的介入指導以及科學合理的調控能指導幼兒開展高效科學探究,可獲得良好的活動效果。
(五)培養幼兒觀察能力,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
積極開展一些幼兒能直接參與進來的主體科普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觀察、觸摸等直接感受,獲得更加立體的、真實的情感體驗。例如,可以舉辦鳥類科普主體活動,提前準備一些具有鮮明特點的鳥類動物模型,首先,引導幼兒先通過遠距離觀察鳥類模型的形態,利用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觀察鳥類模型爪部、嘴部的外形特點,自己思考判斷該鳥類是否屬于食肉鳥類。通過如鴿子、麻雀等常見雜食鳥類模型與貓頭鷹、黑雕等食肉鳥類模型的觀察對比,讓幼兒觀察感受、思考分析通過鳥類外型特點判斷它們的生活習性。然后引導幼兒近距離觸摸鳥類模型的羽毛,親身感受鳥類羽毛的質感,感受五顏六色的鳥類羽毛的色彩搭配。最后再通過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大膽發言,表達自己對其中一類鳥類的喜愛,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通過引導幼兒由立體圖形到平面畫像之間的思維方式的轉換,鍛煉幼兒的觀察能力與空間形象能力。
(六)鼓勵幼兒交流,相互評價、總結
幼兒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成果展現以及分享他們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發現、經歷非常重要。而展示幼兒科學活動成果可以通過調查表、活動過程的記錄表,以及驗證的結果、作品等實現。因此,每次的工坊游戲活動后,教師會邀請每一小組的幼兒代表展示他們活動的心得或者分享他們探究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從同伴的分享交流中發現相同的地方,找到探究的共鳴;也能發現其他小組對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打開新的探究思路;或者在同伴的分享中,發現與自身認知不同的地方,從而產生新的質疑,并且在接下來的活動探尋驗證問題的真實結果。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幼兒科學探究的進程、掌握知識與技能程度,從而及時調整指導策略、增減活動材料、幫助幼兒歸納和總結。讓幼兒梳理掌握知識經驗的同時,在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上得到提升和發展。
總之,基于以上對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秘工坊的意義和指導策略的分析,探秘工坊對幼兒的未來學習和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必須把握住這一重要渠道,通過探秘工坊活動的有效開設助力幼兒全面發展。
(左毓紅)
266350078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