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澤洲
天氣漸漸變冷,特別想吃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搟面。
媽媽二話不說,嫻熟地架起兩口鍋,一口鍋專門燒水,另外一口鍋炒菜。
潔白的面粉與清甜的水融為一體,在媽媽嫻熟的手法下,變成一個光滑的面團,繼而變成一個大大的面餅。粉面紛飛中,面餅被媽媽抖落成均勻的面條,滿屋彌漫著甜甜的生面粉的香味。
童年的記憶中,這是令我心安的味道!
媽媽麻利地切好蔥姜蒜,胡蘿卜切絲,洗干凈青菜,切幾片偏肥一點的五花肉片,鍋里放少許食用油,切好的五花肉片放入到熱油鍋里,將肉片里的油分瀝出來,大油煮出來的面條是最香的。待肉片逐漸瀝黃,她將蔥姜蒜放入鍋中煸炒,然后將胡蘿卜絲放入鍋中輕微炒一下。
待菜炒好,媽媽將另一鍋中燒開的開水直接倒入炒好的菜鍋中,水沸之后,將面條淋入鍋中,用筷子稍微攪拌,防止粘鍋底。煮面條的過程中,點三次涼開水,兩次硬而不彈,四次軟而不爽,三次最佳,一氣呵成,爽彈勁道。待面即將煮好時,她將芹菜葉和生菜放入鍋中,然后關火。
一鍋地道正宗的手搟面就可以出鍋了!
這樣的一碗手搟面,白里透著綠,又有些許的紅色點綴裝扮,白色的湯上面泛著微微發光的油,看起來就讓人賞心悅目。低頭吃上一口,無敵美味。小麥的靈魂在唇齒間游走,在舌尖回蕩,胃應該有多么的滿足!
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碗面,揣摩它的滋味,讓胃感到充實,讓心感到踏實。生活不止有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美食,那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牽掛和滿足。
(指導教師:趙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