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劍秋



摘要:核心素養的生成需要整合性的教學樣態來支撐。結構化的單元整體教學對標素養內涵、制定結構化目標,立足生活實踐、創設結構化情境,指向大概念建構、設計結構化內容,促進知識遷移、開發結構化任務,培育素養生成、實施結構化評價,目標、情境、內容、任務、評價五個要素相互聯系,促進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
關鍵詞:結構化;核心素養;單元整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2-091-06
核心素養是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核心素養的生成,要求課程必須提供一個有結構、有關聯的知識體系,學生擁有這樣的知識體系,才能學習更多的新知,更方便提取、遷移和應用知識。現階段的研究熱點——單元整體教學,其核心意蘊就是知識的結構化。建構結構化的單元整體教學樣態,有助于促進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
一、結構化整體教學的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版課標”)的頒布與施行,再次凸顯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核心素養作為立德樹人要求的具體化表達,是2022版課標精神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最佳落點。聚焦核心素養的發展,是當前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基本價值導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核心知識解決復雜問題時表現出來的能力、態度和品格。語文核心素養是各種知識、能力、態度、品格交互整合而成的有機綜合體,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起來的,且只有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才會表現出來,它具有育人根基性、內在整合性、行為傾向性等特點。
在課堂教學中,要滿足學生核心知識的攝取、關鍵能力的提升、必備品格的養成和價值觀念的建構,就必然需要一個“蘊含豐富內涵的意義模式”。以系統性、關聯性為主要特征的單元整體教學,其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用一種概括性的、整合性的視角去理解課程與教學,通過重構教學的材料、程序、方式,讓學生憑借結構化的語言材料和言語實踐活動,獲得語言規則,建構語言圖式,積淀語言經驗,內化認知策略,逐漸形成語文學科的基本觀念。在此過程中,語言運用能力、文化認同與自信、高階思維能力、審美旨趣可以實現協同提升,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1]。
二、結構化整體教學的內涵
所謂結構化,是指圍繞要實現的功能,將相關要素進行統籌安排,使它們彼此產生關聯作用,并架構成一個有序的整體[2]。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中,結構化包含目標、情境、內容、任務、評價五個要素[3]。
教學目標的結構化,即以語文核心素養為基點,著力將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四個方面的內涵與單元教學內容建立起邏輯關聯,并將之分配到每一項學習任務中,形成環環相扣、漸次遞進的目標框架體系。
教學情境的結構化,即由一個“單元大情境”來統攝語文學習情境、知識遷移情境和實踐應用情境,使單元整體教學發生在一個上下貫通、左右協同、彼此關聯的時空中,確保單元內的所有資源、素材都能與情境充分匹配。
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即以全局的視角審視單元內的學習資源,在透徹理解單元主題與要素、提煉出單元大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勾連、整合、滲透、鑲嵌、補充等方式,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構,形成一個緊密的整體,實現編路、文路、學路、教路的融合統一。
活動任務的結構化,即通過設計有意義、召喚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融通互補的結構化情境中,通過彼此關聯的語言材料,用研習、探討、親歷等學習方式,在實踐中展開具身學習,促進聽說讀寫能力的協同發展,全面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教學評價的結構化,即基于結構化活動任務的過程性展開,從多維整合的空間維度、螺旋上升的時間維度,綜合考量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中的各種表現,將其“可視化”為評價目標、評價任務,分配到素養維度之下,通過評價標準不同水平層級的劃分,體現出學習的進階發展,最終呈現一個融會貫通的整體性評價方案。
目標、情境、內容、任務、評價在各自結構化的過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它們在大概念的錨定下,彼此之間又相互聯系。五個要素有機組成一個完善、穩定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體系,最終形成結構化的單元整體教學樣態。
三、單元視域中結構化整體教學的樣態建構
單元整體教學以大概念為統攝,從目標、情境、內容、任務、評價五個維度建構結構化的整體教學樣態。
(一)對標素養內涵,制定結構化目標
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不是各篇課文、各個欄目教學目標的羅列,而是由單元大概念統領和貫穿起來的、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系統化目標。相較于常規的三維目標,結構化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顯著特征:一是以核心素養的內涵為分類維度;二是以課時遞進呈現能力進階;三是各子目標之間有嚴密的邏輯關聯;四是所有的子目標都與評價方案中的評價目標與任務緊密關聯。
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點明了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展現思維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鎖定了單元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推導、還原思維的過程,感受故事中人物優秀的思維品質。由此,我們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核心知識是“通過還原思維過程,體會人物智慧之舉”。根據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可以對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作出如下規劃(見表1)。
(二)立足生活實踐,創設結構化情境
2022版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提出:“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只有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并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才會轉化為素養。在單元整體教學中,不能拘囿于對某個知識點的學習或者單一活動任務的完成來設置情境,而應該考慮創設有利于核心素養生成的整體情境,最大程度上體現學習主題與環境、材料的邏輯聯系,在結構化的情境內開展語文實踐活動。
本單元的核心任務是引導學生理解:優質思維品質是生成智慧的必要條件。在學生認知中有效建構這一學科觀念,需要對課文的精讀理解,還需要對諸多智慧之人言行舉止的分析、認同,更需要學生親歷生活去體悟,在具體情況的分析和思辨中形成智慧決策。而這一過程,就需要態度、情感、審美等諸要素的協同作用,也需要討論、思辨、評議、合作等語言實踐活動的全面整合。教師可將本單元的學習情境創設為“走近智慧之人,練就非凡智慧”,再將其分解為若干個具體任務情境,形成連續的“情境鏈”,持續激發學生投入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樣,單元大情境作為設計和開展整體教學的基礎,上承單元大概念,下啟六個課時的具體任務情境;具體任務情境之間也呈現縱向發展的邏輯關系,同時與各課時教學內容充分匹配,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結構(見表2)。
(三)指向大概念建構,設計結構化內容
結構化教學的支點是大概念。大概念反映的是學科的核心內容、基本規律和思想方法,它的中心性、結構性、意義性,決定了它能夠有效組織起單元內的資源和內容,幫助學生建構認知圖式,形成知識框架,提升學科思維水平。綜合單元內各項教學資源和要素,可以發現本單元的人文價值指向“思維的力量”,語用訓練指向“體會優質思維品質”,能力素養指向“選擇合適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這些都是單元中的關鍵概念。將這三個關鍵概念進行勾連,建立起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就得到了本單元的大概念:探思維之秘,培智慧之元。
為了讓大概念得到合理有效的分解,須從單元整體視角審視、處理不同板塊的教學,對單元內的相關課程資源進行新的配置與規劃,以一種長時段的項目化設計,使課文、練習、習作、語文園地等課程資源得到科學的聯結與整合,設計以大概念為核心的結構化內容,并與具體任務情境充分匹配(見表2)。
(四)促進知識遷移,開發結構化任務
任務是學生落實學習內容、達成學習目標的驅動力,是學習資源經由學習活動的具體演繹、最終形成學習成果的“介質”,其本質是為知識的遷移應用提供實踐平臺。在促進核心素養生成的單元整體教學中,學習任務同樣需要進行結構化,它既是對結構化內容的演繹,同時又為結構化評價提供標準與方式。要在單元大概念和結構化目標的統領下,強化活動任務的整體規劃:一是要讓單元內各項任務充分匹配課型與情境,二是要讓各課時各階段的任務支撐起大概念的建構,三是要體現不同課時的任務在縱向上的銜接與遞進。
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安排了推演人物思維過程的課后習題,單元習作以“神奇的探險之旅”為話題,引導學生圍繞探險目的和遇到的具體困境,把求生的方法寫具體,實際上就是提供了一次“根據實際情況,部署恰當方案”的實踐;“交流平臺”進一步梳理了文中人物分析并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強調了“分析情況”和“選擇辦法”的重要性。綜合整個單元的教學資源,可以發現各部分內容均指向思維過程的推想和還原,凸顯了智慧的核心要義。教師可設計如下的任務,以疊加效應助力學生提升思維品質,孕育智慧之元(如圖1)。
(五)促進素養生成,實施結構化評價
單元整體教學的評價,必須以學生能力、素養的表現水平和發展情況為導向,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在評價方案的制定和設計上,要秉持“評價即學習”的理念,將素養表現落實到具體的評價目標,并設計出與之匹配的評價任務,細致劃分評價的內容維度和程度維度,清晰地描述出各項任務不同等級的評價標準,通過課堂教學評價、作業評價、階段性成果評價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教師、學生等評價主體的作用,在確定評價對象的基礎上,根據每項學習任務的具體特點和內容來設計量表、量規、測驗單等評價工具,并在試用的過程中不斷地根據反饋意見進行修正,最終形成成熟的評價方案(見表3)。
單元整體教學,其本質就是促進核心素養生成的結構化教學設計,它規避了傳統語文教學中目標雷同、情境固化、知識碎片、理解淺層、評價無序等弊端,有效整合了課堂教學的諸多要素與資源,使“以終為始”的逆向設計在大概念的統攝下得以形成,也實現了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真正落地。
參考文獻:
[1]李松林.以大概念為核心的整合性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20(10):59.
[2]祁寧寧,胡紅杏.結構化教學:內涵、價值與實施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1):49.
[3]陳家堯.實現結構化: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的核心[J].語文建設,2022(1):41.
責任編輯: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