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桐/文
高校校史館是學校歷史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載體,高校校史館建設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加強高校校史館建設,不僅可以促進師生對學校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fā)展,還可以提高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高校應該在新時期加強校史館建設,以更好地傳承傳統(tǒng)校園文化[1]。
目前,一些高校已經(jīng)開始重視校史館建設,通過建立校史館來展示學校的歷史、文化和精神。這些高校的校史館不僅展示了學校的歷史,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學校歷史和文化的學習交流平臺。一些高校在此基礎上,還會通過舉辦相關(guān)的展覽或活動來加強校史館建設,吸引到了更多學生和游客的目光。然而,也有一些高校并沒有建立校史館,或者雖然建立了但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維護,導致校史館建設變得混亂和無序。這些高校需要加強管理和維護,確保校史館建設能夠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高校校史館建設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和價值的工作,值得各大高校關(guān)心關(guān)注。
校史館是一個以實物為主的學校歷史和人物史料收集、整理、陳列和利用的場所,是展示學校歷史風貌及辦學特色的窗口和載體。校史館建設不僅可以對高校學生進行教育,促進高校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還可以通過建設校史館來提升自身實力、建設校園文化,更好地為學校教學、科研、學生、社會服務。高校要搞好自身建設,就要建設好校史館。
學校可以利用校史館來開展講座或展覽,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認識,激發(fā)他們對學校的熱愛。
此外,在學校的課程中也可以加入校史館的教育內(nèi)容,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例如:可以在開設《中國近現(xiàn)代史》這門課程時加入校史館中有關(guān)辛亥革命、五四運動等內(nèi)容的圖片、視頻等,利用多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學生可以通過親身參觀校史館了解歷史知識,從而更好地了解歷史。
校史館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是一種豐富學生知識、提升綜合素質(zhì)的途徑。高校校史館中會有很多珍貴的實物,它們可以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學校歷史文化,從而提高他們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校史館中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料,它們不僅可以讓學生們了解到學校歷史文化,還能讓學生們學習到相關(guān)知識,使他們提高自身文化素質(zhì)[2]。
學校文化是由學校的精神、歷史、制度和物質(zhì)等各種因素共同構(gòu)成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它對人們的行為方式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校史館通過對校史的展示,可以使學生了解高校發(fā)展歷程、感悟校園文化,增強學生認同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學校,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校園氛圍。
高校在建設校史館時要堅持正確方向,突出鮮明主題,把校史館建成宣傳學校辦學理念和發(fā)展成就的重要陣地。校史館要立足于教育、服務于師生,要充分發(fā)揮校史館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為廣大師生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校史館要不斷充實豐富展品內(nèi)容、調(diào)整陳列形式,以豐富多樣的展覽形式吸引師生參觀學習[3]。
校史館除了能對師生進行教育,還能對社會公眾進行教育。因此是十分值得重視的。
校史館是高校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校辦學歷程和特色文化進行展示與傳承的重要平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與研究價值。校史館建設對于高校檔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所好的大學應該有自己的校史館。校史館作為大學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載體,已成為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校史館不僅是傳播學校精神和傳承學校文化的場所,而且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它既能起到傳承學校精神文化、塑造學校形象、提高學校知名度、增強學校凝聚力的作用,又能發(fā)揮教育功能,使學生在接受校園文化熏陶下,形成積極健康、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在高校中建設校史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檔案是高校歷史發(fā)展的記錄,它既具有一定的載體性質(zhì),又有一定的內(nèi)容。高校校史館建設必須突出其檔案價值特點[4]。
校史館通過展示大學辦學理念和特色文化,可以充分體現(xiàn)出高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思想,能夠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校史館中收藏著學校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珍貴資料和實物,這些檔案材料可以讓大學生在參觀校史館時感受到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另外,校史館中收集了大量關(guān)于高校發(fā)展歷程、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校訓校風等方面的資料。通過對這些檔案資料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使學校的歷史脈絡清晰地展現(xiàn)在參觀者面前,有利于幫助高校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進一步增強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校史館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在高校檔案工作中,利用校史館為載體,可以進行檔案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進行檔案編研工作,有利于促進高校檔案研究的深入開展。一方面,通過對校史館的建設與利用,可以充實館藏檔案資源,豐富檔案內(nèi)容,對學校特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對校史館的利用,促進檔案工作人員業(yè)務水平的提高[5]。
高校校史館展示的內(nèi)容、形式、方法等,都能夠反映高校的歷史和文化。在校史館中,可以展示校園建筑、教學設施、科研成果等,讓人們更好地了解高校的發(fā)展歷程和文化傳承。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高校校史館的教育功能和育人功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為師生提供一個了解學校歷史和發(fā)展情況、感受學校文化和氛圍的平臺。在促進高校校史研究方面,校史館的陳列和展示內(nèi)容涵蓋了學校各個歷史時期的發(fā)展情況、優(yōu)秀人物事跡等,為公眾提供了一個了解學校歷史和發(fā)展情況、感受學校文化和氛圍的平臺[6]。高校校史館還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xiàn)實、數(shù)字化展示等,讓觀眾更加生動地感受到高校的歷史和文化。校史館還可以與其他學校或文化機構(gòu)合作,舉辦校史文化交流活動,促進高校校史文化的交流和傳承。高校校史館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文化傳承作用,其展示內(nèi)容、形式、方法等都應符合高校的特點和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要注重創(chuàng)新和現(xiàn)代化手段的運用,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高校的歷史和文化,從而促進高校的發(fā)展和繁榮。
校史館具有一定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是人們認識、研究、傳承和弘揚高校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場所。因此,建設校史館有利于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過對校史館進行設計裝修、布置展陳方式、加強服務功能等手段,使校史館成為大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參觀校史館,他們對學校有一個全面了解,進而激發(fā)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目的。校史館是大學生了解學校歷史、傳承學校精神的重要場所。高校校史館建設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意識[7]。校史館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展覽、講座等,進一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文化傳承。可以在校史館中展示學校豐碩的科技成果和對社會的貢獻,讓學生了解科技創(chuàng)新對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意義;可以展示學校優(yōu)秀的校友和學子,讓學生了解他們的事跡和成就,激勵學生在專業(yè)領域中做出更大的貢獻。校史館建設不僅是高校文化建設的一個方面,也是大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通過加強校史館的建設和服務,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學校的歷史和文化,從而增強他們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意識,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新時代加強高校校史館建設,有利于高校進行文化教育。首先,校史館是高校進行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校史館作為學校歷史發(fā)展的見證,展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歷史沿革、文化傳統(tǒng)、精神風貌等方面的內(nèi)容,能夠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學校的歷史和文化。其次,校史館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學校的精神和文化。最后,校史館可以為高校進行文化教育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務。校史館可以為高校進行文化教育提供豐富、全面、專業(yè)的資源和服務,包括資料收集、展覽設計、志愿者服務等方面。這些服務能夠為高校進行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提高高校進行文化教育的質(zhì)量和效果。總之,新時代加強高校校史館建設,有利于高校進行文化教育。新時代加強高校校史館建設還可以促進高校文化創(chuàng)新和傳承。高校校史館可以通過展示的方式,推動高校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讓觀眾更加生動地感受到高校的歷史和文化;可以加強與其他學校或文化機構(gòu)的交流與合作,拓展高校文化傳承的視野和范圍。高校校史館可以通過舉辦文化活動、展覽、講座等形式,促進高校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高校的歷史和文化,從而積極參與到高校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來。
總之,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校史館有著傳承和延續(xù)文化的重要作用,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臺。校史館是一個大學的文化縮影,建好校史館,是高校文化發(fā)展傳播的重點,有助于學生對高校歷史及發(fā)展的認同感、自豪感的培養(yǎng)。雖然各高校校史館的風格主題不一,但傳承文化的宗旨不變。從文化育人的角度看,校史館也是高校不可忽視的建設重點。在校史館的建設管理過程中始終要注重發(fā)揮其育人功能,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綜合能力。■
引用
[1] 張曉琦,單洪文,洪巖.校史館“四育合一”育人模式創(chuàng)新與實踐——以營口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校史館建設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138-140.
[2] 王冬年.高校虛擬校史館建設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虛擬校史館建設為例[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2(11):283-284.
[3] 張雪薇,趙劼,李繼勝.新時代高等醫(yī)學院校校史館育人工作的思考[J].醫(yī)學教育管理,2022,8(z1):209-212+217.
[4] 馬小春.“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校史館移動服務平臺應用策略研究[J].辦公自動化,2022,27(16):13-15.
[5] 羅敏,陳泳竹,李波,等.蜀水文化視域下高職校史館的建設理念和特色研究——以四川水利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為例[J].四川水利,2022,43(4):144-148+176.
[6] 叢楠.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校史文化研究與傳播的實踐探析——以燕山大學校史館為例[J].蘭臺內(nèi)外,2022(2):37-39.
[7] 任世雄,張明利,申福廣.高校校史館服務育人探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2,8(17):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