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華僑中學 宋紅英
通過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所倡導的核心素養與財經素養的內容對比,我們發現二者密切相關:一是財經素養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使目標群體具備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和關鍵能力。二是財經素養具有突出的跨學科性和一定的學科融合性,主要體現在財經素養的核心構成(財經知識、財經應用能力和財經價值觀)與核心素養的主體內容密切相關,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培養的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核心素養,都與財經素養有密切的關聯性??梢哉f,財經素養教育是核心素養的具象化和實踐化,能更好地體現核心素養,促進核心素養的落實。在教學中,將財經素養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融合有以下幾種策略。
初中階段是學生消費觀念與理財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財經素養基礎的時期。進入初中,學生已經開始面臨獨立理財的問題,樹立科學的金錢觀和財富觀,對其成年后較快實現經濟獨立將產生重要影響。在青少年時期,學生接受了正確的財經素養教育,學會合理規劃錢財的使用,具備了科學的消費觀念與理財意識,那么在他以后的成長道路上,在對待金錢的態度和行為才會更合理。當然,這些財經素養知識的獲得一方面要靠家長的引導和教育,另一方面要依靠學校課堂,通過教師的融合教育而獲得。
在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合理利用網絡”一課授課時,教師針對當前給網絡主播“打賞”的行為,引導學生明辨是非,理性分析,不要盲目跟風打賞。在此,教師可以擇機切入財經素養知識的教育,引導學生明白,自己手里的錢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作為子女,要體諒父母的辛勞與不易,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合理使用金錢,從而樹立科學的消費觀。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周密的理財計劃是財經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初中生而言,能對自己的零花錢進行妥善管理,并對如何使用金錢有科學規劃,有利于他們逐步形成合理的理財習慣,鞏固財經素養。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家長對孩子成長投入巨大,每個月給孩子的零花錢從數百到數千不等,尤其是過年時候,初中生往往能收到不少紅包,這對他們而言,無疑是一筆“巨款”。教育他們合理使用金錢,制定科學的理財計劃,并做到勤儉節約、理性消費,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愛在家人間”授課時,創設“初中生小明因為過年紅包的使用問題和母親發生爭吵”的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導致爭吵的原因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從而擇機教育學生學會科學合理的理財,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就能減少家庭矛盾,獲得家長的認可。在課后通過設計《我的日常消費明細表》或《小小記賬本》的活動型作業,組織學生記錄自己每天的消費情況,對自己每天的支出有清晰的掌握,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每周結束時可以進行總結,發現消費異?;虿缓侠碇?,及時予以糾正,讓自己的消費更趨于合理。也可以試著填寫《家庭日常收支記錄》,向父母詢問每月家庭的收支情況并做記錄,以此了解家庭財務狀況,再結合自身情況看能否做力所能及的貢獻,協助家庭理財。這樣巧妙地把教材內容和財經素養教育融合起來,對培養學生的品格和能力大有裨益。
道德與法治課程倡導教師布置適當的寒暑假實踐作業讓學生完成,在完成作業中引導學生親近社會,融入社會,在社會中接受道德與法治方面的教育。教師在給學生布置道德與法治學科實踐作業的時候,可以適當融入財經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從課堂走向校外,如參觀銀行,了解銀行的性質、分類、主要工作等,初步了解儲蓄、利息、利率的相關知識,知道我國的貨幣及其發展歷程等,加深對財經素養的認知;還可以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結合中山實際,調查一些老字號品牌店的發展,石岐佬、銘珠瀨粉、洪記面館等,在調查、訪談中找到這些店能夠長盛不衰、發展壯大的原因,并撰寫調查報告,如此,既引導學生在參觀、調查中開闊視野,增加社會知識,鍛煉與人溝通、協作的實踐能力,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財經素養,實現財經素養的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