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11
作者簡介:史金龍(1988—),男,甘肅平涼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水電工程。
摘 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但在管理和維護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基礎設施陳舊、維修不到位、資金不足、管理人員短缺、農民參與度低等問題制約了工程的正常運行。為此,分析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的策略,以提高管理維護效率。
關鍵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農村;基礎設施
中圖分類號:S274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3–0-03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提高農田灌溉效率、保障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際管理和維護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基礎設施陳舊、維修不到位、資金不足、管理人員短缺、農民參與度不高等,解決這些問題對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1]。針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中存在的問題,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確保其正常運行。政府部門應增加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投入,確保基礎設施的更新和維修工作得到及時進行。培訓更多的管理人員,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管理能力,以更好地監督和維護水利工程的運行。同時,鼓勵農民積極參與水利工程管理,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參與度,共同維護農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此外,建立健全的資金籌措機制,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所需的資金得到保障,避免因資金不足導致工程運行不暢的情況發生。
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農田灌溉效率,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只有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運行良好,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1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存在的問題
1.1 基礎設施陳舊,維修不到位
由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長期使用和缺乏維護,許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基礎設施已經老化,如水閘、渠道等設施出現裂縫、漏水等問題,導致其功能下降和損壞的風險增加[2]。然而,由于維修經費不足,很多工程無法及時得到維修和更新,進一步加劇了基礎設施老化的問題。維修人員技術水平不高也影響了工程的維修質量。這種情況給當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隨著基礎設施老化問題的加劇,農田灌溉效率下降,農作物受灌溉不足影響,產量大幅減少。同時,因為維修不及時導致的水閘、渠道等設施損壞,還可能引發水災災害,給農田和居民帶來安全隱患。
1.2 管理維護資金不足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維護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包括設備維修、人員培訓、巡查維護等方面。但是由于資金來源有限,很多工程的管理維護資金不足,投入不到位,導致工程管理和維護的效果不理想。第一,由于農田水利工程的規模較小,往往忽視了資金投入的重要性,導致管理維護經費匱乏。第二,由于工程的使用壽命較長,需要長期的維護和修繕,難以保障資金的持續投入,導致工程設施老化、損壞和功能退化[3]。
1.3 缺少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不高
巡查作為保障工程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可以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與隱患,以便采取防范與維修的措施。但在管理人員短缺的情況下,往往會忽視防范與維修工作。這不僅會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還會威脅周圍環境和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不高也不容忽視的問題。就工程管理而言,管理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才能有效應對工程運行中所產生的問題。管理人員技術水平不高,就不能準確地判斷出問題的本質與嚴重性,無法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管理與維護。這樣不僅造成工程運行效率下降,而且還會增加維修成本[4]。
1.4 農民參與度不高,保護意識薄弱
由于農民在工程項目中的參與度不高,這導致他們在日常操作中缺乏充分的責任心和主動性。這一參與度不足使農民對工程設施的利用常常缺少必要的養護與維修意識。他們或許不會周期性地檢查和保養工程設備,也不會在檢測到問題時迅速報告并采取措施。這種消極的心態使工程設施很容易在日常運行過程中發生磨損與破壞,這些小毛病若不及時加以解決,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大毛病,從而影響到整個項目的運行效率與壽命。農民保護項目意識淡薄,具體表現為不正當利用項目設施。農民因對項目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使用時可能表現出某些不當行為,如使用過多,超負荷或在未規定地區使用。這些行為在加快工程設施磨損的同時,也會造成工程設施破壞,甚至安全事故。另外,農戶對于工程安全使用問題的漠視也使其在緊急情況下缺少必要的對策,無疑會加大工程運行風險。農民對于項目的養護與維修意識不強,這種現象在日常巡查與檢修中尤為突出。農民因為沒有意識到工程維護的重要性,不一定會經常檢查工程設施,或者一旦發現問題就會及時修復。這種疏于日常維修與養護的心態使工程設施長時間運行過程中易累積問題,問題一旦發生將會導致嚴重
后果[5]。
1.5 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體系不夠完善
第一,當前,法律法規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的要求不明確,缺乏具體的操作指南和標準,使得管理人員和農民難以把握工程管理和維護。第二,政策支持存在不足,缺乏對工程管理和維護的經濟、技術和人力資源的支持,使得工程管理和維護的負擔較重。為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體系可以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和操作規程,明確工程管理和維護的責任和要求,提供操作指南和技術標準,為管理人員和農民提供明確的指導。同時,還需要加大財政投入,提供經濟支持,用于工程的管理和維護,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還可以加強對管理人員和農民的培訓,加強他們對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了解,確保工程管理和維護工作的順利開展。
2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的改進策略
2.1 加大財政投入,增加維護資金
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財政投入,可以增加維修養護資金,確保能夠及時維修和更新工程,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政府應增加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專項資金撥款,確保維修養護資金的充足[6-7]。這些資金可以被用于設備的維修和更新、工程的巡查和維護、人員的培訓和管理等方面,以提高工程的管理和維護水平。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民參與工程的維修和養護工作以減輕政府的負擔。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補貼和獎勵措施,激勵農民積極參與工程的維修和養護工作,提高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政府還可以探索多元化的資金籌集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提高資金的籌集效率。可以引入公私合作模式,吸引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工程的維修和養護,共同承擔經費和責任。政府還應建立健全的資金監管機制,加強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和審計,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防止浪費。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增加維修養護資金,可以有效提高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維護水平,保障工程的正常運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管理維護技術水平
加強人才培養和提高管理維護技術水平是農田水利工程領域的迫切要求。對此,必須加大對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重點提高其專業素養與技術水平,從而保證其具備運行和養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實踐技能與管理能力。培訓內容應包括工程操作技能、設備維修與養護知識、巡查與管理方法。這些培訓內容滿足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實際需求,在專家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管理和技術人員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工程管理與維修中的關鍵技術要點。專家分享實際的操作經驗,可進一步提高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使技術人員更有效地應對工程運營中的各種挑戰[8]。管理與技術人員在不斷學習和交流中不斷增強綜合能力,從而為農田水利工程不斷地發展注入新的智力支持。通過建立與完善激勵體系能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與執行力。這一正向激勵既能強化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責任心,進而提高整體的效率與質量。
2.3 提高農民參與度,增強保護意識
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他們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參與度和增強保護意識,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工程的管理和維護,共同保護好工程設施。政府可以組織針對農民的培訓和教育活動,向他們傳授有關工程管理和維護的知識與技能。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工程的基本原理、設備的使用和維修方法、巡查和管理的要點等方面,以提高農民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同時,也可以通過宣講活動,向農民普及工程的重要性和保護意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可以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如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向農民傳遞相關信息和知識,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工程的管理和維護工作。組織農民參觀考察活動,讓他們認識到工程的價值和重要性,增強他們對工程保護的認同感和自覺性。
例如,浙江省某縣政府實施了一項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改進計劃,通過提高農民參與度和增強其保護意識來提高工程效益。在這個計劃中,縣政府開展了針對農民的培訓和宣傳活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過去的2年間,共有1 000名農民參加培訓,學習工程管理和維護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培訓內容包括工程原理、設備維修、巡查管理等,由此提升了農民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在經過培訓以后,顯著提高了農民的工程參與度。在工程管理方面,農民每周定期進行巡查和維護,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協助修復,大大降低了工程設施的損壞率。據統計,工程損壞率下降了30%,灌溉效率上升了15%。除了培訓,政府還通過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渠道,向農民普及工程的重要性和保護意識,增強了農民對工程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同時,定期組織農民考察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工程的價值和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他們對工程保護的認同感和自覺性。
2.4 完善政策支持體系
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既能厘清各方職責,又能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政府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必須從明確職責、制定規范、技術支持以及經濟激勵方面來指導與促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有效管理與持續維護。政府應明確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管理與養護的職責,規范項目運行的管理和維護。具體包括制定相關政策文件、明確項目管理責任主體、增強各方責任意識等,以保障項目的正常運轉、有效養護。通過明確職責,能夠有效地解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職責不清、權責不清等問題,高效、優質地實施工程管理。政府應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與維護的標準和規范,并提供所需的技術指導與操作手冊作為管理人員與農民參考的具體依據,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員與農民在項目管理與養護方面的規范性與標準化水平,從而進一步保障項目的可持續運行與有效養護。
政府也可結合實際制定相關支持政策,例如提供財政資金、補貼等,以激勵各方積極參與項目的管理與維修。政府可建立專項資金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進行維修與更新、經濟激勵等,調動各方參與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這一資金支持能為項目長期運營提供保障,還能提高相關工作人員對項目管理與維護的積極性與責任心,進一步提高項目管理水平與運行效率。此外,政府應強化工程管理與維護的監管與考核,以保證政策的有效執行。通過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政府能夠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與隱患并采取措施,以保證項目的正常運營與維護。政府要加強與農民、管理人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聽取農民、管理人員的意見,并持續優化各項措施,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可操作性,保證政策的真正落地見效。
完善政策支持體系,使政府在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與養護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有利于各方的參與和扶持,有利于項目健康發展與可持續運行。該體系的構建不但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與維護效率,而且能為相關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保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順利實施,政府也需要加強對項目運行的監控與評價,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用有效的對策,這樣才能夠保證項目的正常運行。從扶持政策來看,政府可多措并舉地扶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治理與養護,其中,提供財政資金和補助對項目進行日常養護和更新改造。這些經費可用來維修工程設施,購置維護設備和培訓管理人員,提高項目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
2.5 創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和維護效率
探索創新的管理模式,如引入信息化技術、建立智能化監測系統等,提高管理與維護的效率和精準度,減少人力和物力資源的浪費,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一,引入信息技術,建立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工程運行狀況、設備狀態、維修記錄等信息的實時監測和管理。通過數據采集、傳輸和分析,可以及時掌握工程的運行情況,預測和預防潛在問題,提高管理的精準度和效率。第二,建立智能化監測系統,應用傳感器、遙感技術等,實現對工程設施的自動監測和故障診斷。通過實時監測和自動報警,可以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故障,縮短維修時間和降低維修成本,加快管理的響應速度。第三,應用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建立遠程監控和管理平臺,實現對工程的遠程巡查和維護。通過遠程控制和指導,可以減少人員巡查頻率,節省人力和物力資源,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經濟性。第四,應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工程運行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提供決策支持和優化方案,實現工程管理和維護的智能化和精細化。
3 結束語
改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的策略包括加大財政投入、加強人才培養、提高農民參與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體系,以及創新管理模式。通過這些策略的實施,可以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管理維護效率,保障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文娟.造成農田水利工程出現滲水問題的原因及防滲技術[J].河北農機,2023(20):106-108.
[2] 王李偉,辛京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及養護問題探討[J].智慧農業導刊,2021,1(18):42-44.
[3] 郭一凡.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技術創新,2019(11):115-116.
[4] 王麗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和維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11):293-294.
[5] 李京江.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科技資訊,2018,16(4):205,207.
[6] 呂波.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問題與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10):126-128.
[7] 張功.農田水利工程運行管理與水資源利用存在問題及優化措施[J].河北農機,2023(13):115-117.
[8] 李萬海.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8):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