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躺平”“內卷”等現象引發社會熱議,折射出當代大學生在激烈競爭壓力下的不同反應,也提示思想政治教育要貼近時代語境,幫助新時代青年錨定精神坐標、重建奮斗意義。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中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歷史主動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化解大學生現存思想困境、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意義非凡。
首先,歷史主動精神蘊含著遵循規律的科學精神,能夠讓大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趨勢和規律,認識到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以及人類社會的前進方向。其次,歷史主動精神中蘊含著寶貴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大學生可從中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與歷史必然性,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最后,歷史主動精神承載著光輝的革命傳統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大學生可以從偉大歷史人物身上傳承精神力量,堅定信仰信念,砥礪前行。
首先,歷史主動精神強調人民群眾在推動歷史進步中的主體力量,鼓勵大學生發揮主體性和創造性,區分好“消極躺平”與“戰略性暫?!?,調整好心態,把握發展機遇,推進歷史向前發展。其次,黨的百年奮斗史中無數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為黨和國家事業拼搏,激勵大學生傳承奮斗精神。最后,黨和人民在重重磨難中砥礪前行,迎來當今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偉大時代。這鼓舞著大學生以無畏的勇氣和頑強的拼搏精神克服困難,實現“被動內卷”轉向“主動創造”,爭做未來的劇作者。
首先,歷史主動精神蘊含著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強大的歷史智慧和勇氣,賦能當代青年“破局思維”,攻克各項難題,“月宮一號”團隊在密閉艙生存實驗中創造世界紀錄就是其中的典型事跡。其次,歷史主動精神激勵大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運用新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最后,歷史主動精神鼓舞大學生在創新創造中實現價值。以大學生創業項目為例,歷史主動精神引領大學生敏銳發現社會突出問題并努力解決,引領時代發展,為社會創造價值。
首先,歷史主動精神蘊含著歷史發展規律與趨勢,有利于在新形勢下定位好“培養什么樣的人”,在新時代要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青年才俊。其次,黨的百年奮斗中積累了“怎么培養人”的寶貴經驗,如“面向現代化”“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涵育時代新人”等原則方法。最后,歷史主動精神強調人的主體地位和自覺主動的擔當精神,回應“為誰培養人”的關鍵問題,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價值目標相契合,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撐。
一是重構課程內容,充分挖掘思政課中“歷史主動精神”的相關內容,通過理論闡述、歷史場景重演與當代價值思辨的方式,闡明歷史主動精神的內涵、價值與要求等內容,讓大學生正確認識歷史主動精神。二是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教學模式,如利用VR技術重塑歷史場景,增強學習體驗的真實感和沉浸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
一是運用數字技術打造紅色網絡教育平臺,設置精神譜系探索、歷史場景重現、創新實踐模擬等功能板塊,實現“認知—體驗—轉化”的閉環。如通過AI助教闡明歷史主動精神理論知識,講好歷史故事;借助元宇宙等技術,學生可身臨其境般穿越到重大歷史場景中,感悟我們黨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還能與革命先輩對話,解決思想疑惑。二是利用新媒體工具,以當代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短視頻創作、網絡征文、線上研討會等網絡主題活動,營造學習和傳承歷史主動精神的網絡氛圍,有效傳播正能量。
一是構建沉浸式文化場域,通過建設紅色文化長廊、展示黨史主題雕塑、播放革命紀錄片等,讓歷史主動精神具體可感,潛移默化影響大學生。二是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如紅色故事宣講、知識競答、歷史舞臺劇表演等,將歷史主動精神融入活動中,從而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擔當精神。
一是開展紅色研學活動,圍繞歷史主動精神主題,設置多樣化的研學路線,如參觀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讓大學生親身感受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增強歷史敬畏感和使命感。二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如通過組織“三下鄉”活動,深入調研鄉村文旅發展現狀,鼓勵大學生踐行歷史主動精神,運用專業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實現知行統一。三是搭建智能化實踐育人平臺,在此平臺發布相關活動資訊,記錄學生的實踐經歷和成果等,為學生生成個性化成長軌跡,并設置智能評估,教師可以據此提供針對性指導,確保育人成效。
(作者單位:南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