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期
刊物介紹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教育部主管、東北師范大學主辦、東北師大學術期刊社編輯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于1951年創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1-6201,國內統一刊號:CN 22-1062/C。國內郵發代號12-21,國外郵發 代號:BM357。本刊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文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核心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首屆和第二屆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吉林省社會科學十佳期刊。 本刊宗旨:堅持社會主義辦刊方向,貫徹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開展學術討論,交流教學和科研成果,發現和扶植人才,培養學術理論隊伍,為提高東北師范大學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服務,為發展和繁榮我國社會科學學術研究事業服務。 本刊內容:主要刊載政治理論、哲學、經濟學、歷史、語言文學、教育等各學科學術研究論文。本刊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師范特色和地方特色,辟有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美國史研究、中國明清史研究、東北地方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茅盾研究、兒童文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中外比較教育研究等專欄,體現本校學科優勢,深受國內外學術界歡迎。 本刊由博士生導師鄭德榮教授擔任編委會主任,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柳海民教授任主編,東北師大學術期刊社副社長王亞范副編審任常務主編。本刊堅持正確辦刊方向,注重開展學術研究,提高學術質量,曾得到國家教委的通報表揚,《中國教育報》和《中國高等教育》雜志等報刊均以顯著位置專文介紹。本刊刊登的論文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全國青年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中國史學會中國古代史優秀論文獎等國家級獎勵;榮獲吉林省一、二、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0多篇。本刊在《新華文摘》、《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權威文摘刊物上的年轉載率連續多年保持50%以上,居高校文科學報前列。其中,歷史學論文轉載篇數居高校文科學報之榜首。海內外報刊經常轉載介紹本刊所發表的文章,在海內外學術界頗有影響。 讀者對象:海內外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和高等學校文科師生等。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論“政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規范規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觀”創新探討之二 - 公民教育課程及其設計
- 學校德育實踐的合理路徑:方法的視角
-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協同系統分析
- 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思考
- 政府與高校新型治理關系的國際經驗
——以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改革為例 - 高校教育質量的內涵演變及監控原則
- 新課程背景下教學自主權的內涵及實現
- 勞動力供求視域下吉林省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政策設計
- 管窺海南本土音樂文化教育傳承中的困境及解決方案
——以海南黎族民歌為例 - 學業延遲滿足:特征及其培養
- 家庭收入結構與財富分布:基于中國居民家庭微觀調查的實證分析
- 要素豐裕度、技術進步偏向性與中國農業部門要素收入分配結構
- 內生沉淀成本不為零條件下的經濟動態調整分析
- 十八大以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若干重要觀點的新發展
-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法治化的路徑選擇
- 毛澤東“關于健全黨委制”思想及其現實價值
——重讀毛澤東《關于健全黨委制》 - 中國文化主體性的迷失及其學理背景
- 偈頌涵義考辨
- 中國公共產品政府供給的制度困境與創新
- 重化工業基地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及路徑選擇
——以遼寧省為例 - 東北區域物流與經濟的空間自相關和空間聚類分析
- 內部審計特征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研究
——基于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2009—2012年的經驗證據 - “萬國公法”的思想權威
- 朝鮮停戰中的中立國監察委員會
- 從“補償論”到“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
——淺議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理論演進 - 利益依歸:九一八事變后,英國遠東政策演變(1931
—1933)——以英國內閣文件為中心的分析 - 抗日根據地之貧童教育探析(1937
—1945) - 遼代胡人樂舞紋玉帶及相關問題探討
- 批評性話語分析中的語篇、話語與意識形態關系探究
- 層次理論的發展與動態的語言研究
- 二語習得社會文化理論研究的學科歸屬與理念
- 受眾的動態特征與修辭哲學基礎
- 語義語法建構的原則及思維與文化的指向性
- 美國文學中殘疾人形象之流變研究
- 宗教神秘與世俗神秘
——當代中西生態小說自然神性書寫探論 - 媒介正義:自由與秩序的張力
- 建國初期周恩來的民生思想
- 論影子銀行體系的演進與互聯網金融發展
- 思想政治教育論域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交互式網絡環境下的俄羅斯文化及語言習得芻議
- 肇始與特質:戰后日本區域教育探微
- 日本小學道德資料特征分析
——從“禮儀”的視點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