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到一些農村團支部來信說,在組織青年學習毛主席著作時,怎樣聯系思想,開好討論會,他們缺少辦法,希望我們介紹一些這方面的經驗。下面這篇文章可供大家參考。
學習討論會的目的,主要是領會毛主席著作的思想觀點,提高我們的思想覺悟。要開好討論會,首先要幫助青年領會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實質,掌握毛澤東思想這個武器,提高青年的革命自覺性。討論題一定要針對大家的活思想。團支委、輔導員要和大家一起討論,把自己“擺進去”、“亮出來”,并且充分發揚民主,讓大家敞開思想,自由討論,讓不同的意見能夠充分發表出來,互相交鋒,并引導他們分清是非,認識真理。這樣,大家對毛主席著作的領會才能深刻,覺悟才能提高,討論會也就能開得生動活潑,效果才好。在思想覺悟提高的基礎上再組織行動,這樣行動才是自覺的,才能持久。
——編者
啟發大家深入領會毛主席的思想觀點
討論的目的,是領會毛主席的思想觀點,用來改造自己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某部三營一連在組織討論中曾發生過兩種情況:一是有些同志還沒有領會毛主席的思想觀
點,就泛泛地“檢討”一通,把討論會變成了“生活檢討會”;二是有些同志空談道理,不接觸思想。顯然,這樣的討論是不能達到學習目的的。一連干部通過深入班里參加討論、個別交談和開座談會等方式,了解到產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怕談了自己的思想問題會影響進步,但又怕不“檢討”,會被別人說落后,等等。他們針對這些思想顧慮進行了正面教育,給大家反復講清學習毛主席著作的目的和什么是真正的進步等問題,提高了大家的認識,逐步改變了上述兩種情況。
一連在組織討論中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些正副班長不能把自己“擺進去”。他們掌握討論會,開始宣布討論題,接著催大家發言,最后說“討論得不錯”,宣布散會。有的雖也發言,但不“亮思想”。連的干部認為班長在討論中的態度是一個班能否討論好的關鍵。于是召集班長開會,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解除了思想顧慮。同時,還表揚了討論中把自己“擺進去”比較好的班長。這樣,班長組織討論會的情況就不同了。他們積極大膽地帶頭談自己的思想認識,用毛主席的觀點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戰士在班長的帶動下發言更積極了,談思想更深刻了。
發現問題,引導大家展開爭論,思想交鋒,進一步活學話用毛主席著作
過去一連在討論方法上比較“死”。按次序一人說一遍,有分歧也不爭論,使存在的一些認識問題、思想問題不能很好解決。戰士說:這種討論是“挨輪次”、“大推磨”。最近,一連在組織戰士討論中,采取誘導大家研究問題,對問題展開爭論,思想認識互相交鋒的辦法,使討論會搞得比較活,加深和提高了認識。爭論的問題從哪里來呢?連里干部主觀想幾個題目是不行的,必須在深入班里參加討論中,發現對大家有啟發的問題,提出來引導大家展開爭論。一連在這個問題上抓了兩點:
(一)選好突破口,引導大家開展爭論,思想交鋒。
連里干部在參加炮班討論時,一個新戰士提出“個人主義對個人有沒有好處?”班里有不同的認識。馬道弟認為,個人主義雖然對革命事業沒有好處,但對個人有好處,個人可以沾到便宜。這是對個人主義到底是香的還是臭的沒有正確的認識。而且,這個問題對不少戰士來說,并不是都已完全解決了的。因此,決定以這個問題,作為搞臭個人主義思想的突破口。在全連范圍內,引導大家敞開思想,深入爭論。大家發言非常熱烈,各抒己見,打破了“大推磨”的呆板形式。經過爭論,錯誤觀點逐個地被駁斥,一致認識到:對個人主義的所詢“好處”“壞處”的認識,是兩種世界觀的分歧。無產階級認為個人主義是萬惡之源,對革命對個人有百害而無一利,而資產階級則持完全相反的認識。
在此基礎上又讓大家深入討論“個人主義究竟有哪些壞處”?引導大家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說明問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講了許多個人主義的罪狀。很多同志深挖了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效果很好。從道理上、實際上認清了個人主義的危害,澄清了模糊認識。
(二)帶著討論中有爭論的問題進一步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
在學習“批評和自我批評”一課時,有的戰士說:有缺點錯誤自己“暗著”改(偷偷地改)也可以進步。連里抓住這個問題,引導大家爭論“有缺點錯誤暗著改行不行”?大家爭論不休,有的說行,有的說不行,道理都不充分,不能說服對方。這時,大家又帶著問題重新學習毛主席關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論述,反復讀了“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志之一”這段話,思考什么叫“認真的自我批評”。大家帶著討論中的問題來讀毛主席這段話,和過去感受就不同了。戰士王俊書過去認為有缺點偷偷改也可以改掉,重新學了這段話以后,認識提高了。他說:“毛主席說自我批評要認真,什么叫認真?我想就是要打消各種顧慮,敢于公開暴露自己的缺點,讓大家監督改正,徹底地進行自我革命。偷偷地改實際上是給自己開后門,連暴露自己缺點的勇氣都沒有,哪里還有徹底改掉的可能呢!”通過進一步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大家的認識又提高了一步。
干部放下架子,參加討 論,了解情況,總結經驗
過去一連干部沒有參加討論,有時只跑跑面,這個班聽一下,那個班聽一下,有時只是通過匯報來了解情況。這樣對討論中的問題和情況抓不住、抓不準,對討論的指導也就不夠有力。現在,干部分工到各班,蹲在那里,自始至終參加一個班的討論,掌握第一手的情況。抓住問題,總結經驗,以點帶面來指導全連。這樣領導得就比較活了,指導討論就比較有力了,把討論搞得就深一些了。
干部參加班里討論還應當作到放下架子,以普通一員的身分出現。不是光聽,而且要說,不是光說別人,而且要談自己的思想,使戰士感到親切,不拘束,并能受到啟發。這樣才能較好地抓住戰士的活思想,引導大家深入討論。
(原載《解放軍報》,本刊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