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的光輝事跡,正在全國各地、各條戰線上,廣泛地傳頌著。他的革命思想和高尚品質,為我們廣大團員和青年樹立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焦裕祿同志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其中最可貴的是他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人民的利益,是他一切言行的準則。因此,當黨派他到蘭考這個嚴重的災區工作以后,他就對蘭考發生了深厚的感情,熱愛蘭考的一草一木,把自己的心和蘭考貧下中農的心緊緊貼在一起。為了領導蘭考人民盡快克服自然災害,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費盡心血,日思夜慮,制訂出除治三害的措施;他不畏艱險,迎著困難前進,哪里最困難,他就出現在那里,越是困難的時候,他越精神抖擻,干勁十足,從困難中看到光明:他真正做到了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在他的教育影響下,蘭考縣廣大人民和青年,掀起了改天換地的斗爭,果然經過三年的時間,就基本上改變了災區的面貌。
我們學習焦裕祿同志,就要象他那樣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廣大農村團員和青年,都應該象焦裕祿同志那樣具有遠大的革命理想,革命的膽略,以及戰勝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立志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農村一窮二白的面貌,讓我們的青春,在改天換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斗爭中放出燦爛的光輝。
《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這是焦裕祿同志生前病重時想動手寫的一篇文章的題目。文章雖然沒有寫完,但是他所倡導制訂的改造蘭考大自然的藍圖,那具有革命膽略的偉大設想,卻由蘭考人民用自己的行動變成現實了。
現在,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縣所樹立的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四桿紅旗——“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干勁,雙楊樹的道路”,已經在全縣開花結果:韓村的精神,變成了全縣人民的精神,越燒越旺了;秦寨的決心,變成了全縣人民的決心,越來越堅定了;趙垛樓的干勁,變成了全縣人民的干勁,越干越大了;雙楊樹的道路,變成了全縣人民的道路,越走越寬闊了。
問題是要干,要革命!
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造成了蘭考人民生活和生產上很大的困難。在困難面前,人們,特別是一些青年,不能不提出這樣一些問題:在蘭考這塊土地上,到底還有沒有熬出頭的希望?那漫天蓋地的滾滾黃沙,能有法子治住嗎?那汪洋一片的澇洼地,能改造成良田嗎?那白茫茫的鹽堿地,還能長出好莊稼嗎?是離開這里另找出路呢,還是留下來?留下來是坐等國家救濟呢,還是自己動手起來干?干又怎么干法?許多人思想上進行著尖銳的斗爭。
就在這個時候,焦裕祿同志在這里高舉起毛澤東
思想紅旗,在人們心中點燃了革命的火焰,使他們在困難中看到光明,透過嚴重的自然災害看到有利的條件。他說:蘭考是個大有作為的好地方,問題是要干,要革命。他自己發出誓言:不改變蘭考面貌,死不瞑目!他也教育蘭考的青年,生在蘭考的土地上,就要熱愛蘭考的一草一木,就要在蘭考的土地上革命!
他到了韓村,就點起了韓村的火種。
韓村僅有二十七戶人家,村雖小,“三害”俱全。過去好年成也只能收到三個月口糧,其余全靠國家救濟過活。一九六三年秋季,這個隊又遭到了毀滅性的澇災,每人只分了十二兩紅高梁穗。不少人灰心失望了,許多青年想離開農村到城里找工作去。就在人們束手無策、消極悲觀的時刻,焦裕祿同志來到了這里。
他先在村前村后荒草叢生的土地上轉了一圈,進村后,馬上召集貧下中農進行座談。他說:“咱村收成不好,咱們商量商量今后的日子怎么過。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呀!咱們有兩只手,就一定能抗住災害。你們韓村遍地是荒草,割草賣錢,生產自救,這不就是出路嗎!你們說是不是?”這幾句話,說得老貧下中農們不住地點頭,他們說:“是呀,搖錢樹,人人有,全靠自己一雙手。光坐著發愁不行,干吧!”
就這樣,全體社員和青年大干了半個多月,割了二十七萬斤草,不但解決了全隊社員口糧,還養活了八頭牲口,買了七輛架子車。
以后,當生產隊長把割草度荒的情況告訴焦裕祿同志,并且表示要把國家救濟糧、款讓給更困難的生產隊時,焦裕祿同志非常高興地說:“好!好!這就是南泥灣,這就是咱貧下中農辦的事,這就是革命。我要在全縣表揚你們這種精神。”
一九六三年春天,焦裕祿同志又來到韓村,和貧下中農一起,制訂了除三害的具體規劃。并專門召集青年開會說:“你們知道山西有個大寨嗎?那里原來都是荒山禿嶺,人家用石頭疊壩、一挑挑往上擔土,沖了又修,修了又沖,到底建成了穩產高產農田。在咱們這平地上,就除不了三害?咱韓村地多,貧下中農多,青年多,干起來用不了幾年就能很快改變面貌。你們說能不能?”青年們異口同聲地說:“能!”焦裕祿同志接著說:“青年人不應該怕困難,要迎著困難走。只要你們每人動手干出兩畝旱澇保收田,咱韓村人就一定會徹底翻身。”
接著,他又講了毛主席的《愚公移山》這篇文章,還特別講了《紀念白求恩》。他語重心長地說:“人家一個外國人,五十多歲來咱中國革命,咱是新中國的青年,更應該愛自己的家鄉,在咱韓村干革命。”
焦裕祿同志的話在年輕人的心中燃起了革命的烈火。他們看到了一條光明的道路,樹立了徹底改變農村面貌的雄心壯志,要在韓村進行一場改天換地的斗爭。他們說:“我們生在韓村,長在韓村,我們不能舍了這塊土地。我們現在是鐵了心,就要在這塊大有可為的地方,干斗天斗地的事業,斗一輩子,斗出錦繡美景來,斗出共產主義來!”
就在這年春天,他們用淤土封住了一個三畝大三丈高的沙丘;拉沙土改造了村南十五畝鹽堿地;又在一百四十畝洼澇地上挖了九條排水溝,一條一里半長的排水渠道;在沙荒地里栽植了五十畝防風固沙林。接著,他們大搞臺田,改造了鹽堿地,果然在一九六五年就做到了糧食自給有余。
現在,韓村青年的革命精神愈來愈旺,他們個個頭腦里都有一幅美麗的圖畫,個個都象焦裕祿同志那樣有革命志氣:今年種完高梁就該開窯燒磚了;先蓋十間房子,為集體作倉庫、牛屋,為五保戶作住房;明年再給貧下中農蓋……沙丘、鹽堿地變成一片片良田……糧食、棉花上“綱要”、跨長江……他們的理想愈來愈遠大了。
韓村這面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旗幟,很快在全縣放射出了光輝。在流沙滾滾的土山寨生產大隊,過去連續四年基本絕收,主要依靠國家救濟。有些青年認為在這里沒有前途,沒有希望,想到外地找出路。現在
他們都熱愛了這個地方,說:“人家那里好,是人家自己干出來的;我們這里窮,我們就不能改變嗎?”他們發憤圖強,兩年就翻了身,一九六五年也達到了糧食自給有余。在遍地鹽堿的黃口大隊,過去人們認為這里長不出好莊稼,在韓村精神鼓舞下,十三個團員和青年,在四十畝鹽堿地上種上了棉花,獲得了畝產皮棉一百零八斤的好收成。
還要排除萬難,奪取勝利!
除治三大災害,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當時,蘭考處在最困難的時期,但是蘭考人民有了革命志氣,就有了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氣概,他們不怕苦不怕累,頂著困難前進,有多少困難克服多少困難。
趙垛樓大隊就是這樣一個突出的代表。一九六三年春天,在連續三年受災、六季基本絕收之后,剛剛返青的麥苗,又被一場風沙打死了。接著,他們種上的兩千五百畝高梁,也被一場暴雨淹死了。怎么辦?廣大貧下中農和青年說:“我們丟了大秋,種小秋,小秋丟了,種菜……決不向老天爺低頭!”他們邊排水,邊播種。地里濕,牲口進不去,就人拉耬播種。經過一場奮戰,受淹的大秋地全部種上了晚秋作物。
地種上了,苗出土了,但是群眾的心也更焦急了:要是再下場大雨淹了怎么辦?恰在這時,縣委發出了挖溝排水的指示,聽了這個指示貧下中農非常高興。老貧農劉宗行、王明法說:“俺早想在村北挖道河,可以保住一千二百畝好地,這回俺們可要決心干!”盡管有些富裕中農還在說泄氣話,廣大貧下中農卻熱火朝天地干起來了。不到半個月,他們就挖了大型水溝六條,中小型水溝一百多條。水溝剛挖好,連著下了九天大雨,雨量達二百三十毫米,遍地又是一片汪洋。然而,這場大雨非但沒有把群眾的決心潑滅,反而把他們的斗志澆得更旺。幾個老貧農在大雨中奔走相告:“好!好!這雨下得是時候,正好幫助咱們檢驗新修的水利工程!”在大雨中,哪里需要重挖河道,哪條水溝需要疏通,人們果然看得更清楚了。全大隊男女老少,一起冒雨上了陣,順著水的流勢,把溝加寬挖深。雨下了九天,群眾就冒雨戰斗了九天。雨停了,田里的積水,乖乖地順著水溝排出去了。五千多畝秋莊稼保住了。在連續四年受災、七季基本絕收以后,趙垛樓第一次獲得了好收成,一共打了六十九萬八千斤糧食,除自給外,還向國家賣了八萬斤余糧。人們通過自己的斗爭,深深懂得了排除萬難,奪取勝利的偉大意義。
不久之后焦裕祿同志來到了趙垛樓大隊。他看到他們在大雨之后,獲得豐收,非常高興,親自幫助他們總結“七季受災,一季翻身”的經驗。在總結經驗的時候,他問一位駐隊干部:“你說,趙垛樓的主要經驗到底是什么?”這位干部說:“主要當然是上級黨的領導和國家支持?!苯乖5撏玖⒖檀舐曊f:“對!但是,最主要的,我看還是趙垛樓人民自力更生、斗天斗地的革命干勁!”
要戰勝困難,最重要的是,還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為了治住風沙,蘭考人民作過頑強的斗爭。他們栽樹圍沙、挖溝圈沙、打墻防沙……進行了各種艱苦的努力??墒?,一場大風過后,樹刮倒了,溝填平了,土墻被沙埋住,又形成了一個新沙丘。但是,蘭考人民不怕苦,堅決要和風沙斗到底。
朱庵大隊有大小沙丘二十九個,沙荒地占三千二百多畝。開始翻淤壓沙的時候,正是天寒地凍的冬天,地凍得打不開口,一連折斷了幾十把大糞杈,不少人發了愁。這時候,共青團員樊素蘭挺身出來了。她說:“怕苦怕難就翻不了身,光發愁頂啥用?”她把很多青年都發動起來,這個借來了鍛磨的鉆子,那個拿來了打鐵的大錘,象開山一樣,在凍沙土上一個個打眼,一塊塊撬,終于闖過了這一道難關。
當工程轉到“九米九”這個最高的沙丘時,碰到了更大的困難。空著手上這個沙丘還氣喘,現在要拉淤泥上坡,就更費勁了。剛一拉,車輪就陷在沙里了,很多車子都在半坡上停下來,樊素蘭和幾個青年好容易把車拉到半腰坡,也上不去了。這個倔強的姑娘馬上對青年們說:“要改變家鄉面貌,就得要吃苦。大家鼓起干勁往上抬!”十幾個青年竟把一大車淤泥
硬抬上去了。下面幾百個群眾都被這個勇敢的行動驚住了。在一陣掌聲中,其他的車子跟著也被抬了上去。五十畝大的一個沙丘,不到兩天的時間就壓完了。堅強的人們終于壓倒了困難。
象趙垛樓和朱庵這樣不怕苦、不怕難、百折不撓地和三害斗爭到底的硬骨頭精神,遍及全縣。蘭考人民和青年在斗爭中懂得了:困難多不要怕,在困難面前,決心要比困難更大,只要有決心,就能在困難中找到出路,奪得勝利!
他們站得高了,看得遠了
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的蘭考人民,從一九六三年以來,按照焦裕祿同志倡導制訂的方案,同三害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到了去年,這個方案規定的任務基本上完成了。這一年,這個出名的老災區,糧食達到自給,還賣給國家八百多萬斤花生和幾十萬斤皮棉。漫天風沙,遍地積水,到處是白茫茫鹽堿地的蘭考大地開始改觀了。蘭考的自然面貌在改變,蘭考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在改變。蘭考人民從共同的斗爭中結成了深厚的階級友誼,特別是在焦裕祿同志這個毛主席的好學生的教育影響下,他們更加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自己的階級兄弟。他們已不僅關心一個家、一個隊,而是站得高了、看得遠了。
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爪營公社張莊大隊第四生產隊的社員們正在靜聽會計宣布決算方案,每人除分到足夠的糧食,賣了余糧外,還有一萬多斤儲備糧。這是張莊人民和風沙、內澇斗爭的勝利果實,大家感到非常高興。散會了,幾位老貧農卻仍然滿懷心事地坐在那里不動。他們在想:過去我們受災的時候,吃的、穿的、燒的,連點燈的油,都是全國各地人民支援的,咱隊現在豐收了,不能忘了國家,忘了階級兄弟。他們問干部說:“咱們今年有吃有穿有錢花了,不知道咱公社、咱縣、咱省有沒有受災的地方?”干部們說:“那準有?!庇谑抢县氜r們提議支援災區三千斤糧食,五百尺布。隊干部和社員們商量后,一致同意了。當他們把錢和布交到公社后,公社表揚了他們這種革命熱情,但卻把錢退了回來。幾個老貧農不甘心,“你們不讓俺支援,俺自己支援?!彼麄円簧塘?,你一丈,他一丈五,十三個貧下中農共湊了一百一十五尺布,專門派了姬慶云老漢上街去寄。但是,到底寄給誰呀?這可難壞了他。后來,他們從報紙上看到鞏縣今年旱情嚴重,就把布寄給了鞏縣。不久,鞏縣來信表示感謝。十三個貧下中農知道鞏縣已經收到,馬上找到大隊干部說:“你們看,我們都支援出去了,你們是不是再給想個辦法!”大隊干部后來終于把五百尺布,寄到了登封縣中岳廟大隊,糧食沒法寄,老貧農們說:“只要上級說聲哪里需要,俺們用車子推,用人擔,親自送到他們大門口。”
韓村在連年絕收的情況下,大搞臺田,一九六五年獲得了豐收,糧食不僅自給,而且還有兩千多斤余糧。當他們知道鄰村李樓生產隊缺糧時,立刻把一千四百斤糧食送到李樓生產隊,還派人幫助李樓規劃臺田。
秦寨大隊和山東省東明縣交界。社員們在挖排水溝時,為了讓東明縣的水也能從這三條溝里排除,他們主動把溝加寬加深。
蘭考大地上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蘭考人民和青年決心把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舉得更高,堅決徹底革命,不斷革命,再接再厲,為進一步改變蘭考面貌,建設社會主義新蘭考而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