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批青年入團以后,應該怎樣繼續對他們加強教育呢?新團員自己應該怎樣努力呢?這一期我們又選登了幾篇讀者來稿。
——編者
馬三大隊團支部,在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前后接收了六十二名新團員,他們在各方面都很活躍,增強了團的戰斗力。但社教運動結束不久,在新團員中就出現了組織紀律松弛,開會不按時到,甚至個別團員立場不穩等現象。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了弄清問題,團支部通過調查進行了解,發現在新團員中普遍存在對階級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認識不足的問題,他們認為“運動完了,地富反壞老實了,問題都解決了”,因此有的人就不大關心政治,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調查教育了團干部,使大家認識到階級教育絕不能“一勞永逸”,要使新團員的革命積極性得到鞏固和提高,還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紅旗,以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為綱,不斷地向新團員進行階級教育。于是,團支部便在團員中大張旗鼓地講階級斗爭的新形勢,組織大家參觀“洪洞縣社會主義教育展覽館”,廣泛地開展了訪“三老”,編“三史”等活動,幫助新團員認清當前階級斗爭的特點,激發團員們的階級覺悟。在這個教育的基礎上,又組織新團員上團課,重新學習《為我國青年革命化而斗爭》、革命接班人的五個條件和其他有關團的性質任務的文件,使新團員加強了階級斗爭的觀念,懂得了在社會主義時期階級和階級斗爭是長期存在的,共青團員要做階級斗爭的勇士,要一輩子革命,搞一輩子階級斗爭。新團員李秀英,入團后曾放松了思想警惕,對反革命分子認識不清。后來,受到教育,提高了階級覺悟,就勇敢地揭發了披著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的反人民、反社會主義的新的罪惡活動。不少新團員由于發了階級之憤,精神面貌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現在,這一支新團員隊伍,真正成為一支生氣勃勃的生力軍,在各方面都發揮了模范帶頭作用。在他們中有二十名被評為模范團員,二十五名被選為大小隊干部,四十二名被評為“五好”社員,十四名被稱為全大隊的先進旗幟。其中還有兩名已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