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春
我們不論干什么,都要付出一定的氣力。不用氣力就能辦成的事情是沒有的。我們?yōu)楦锩N田,在和大自然作斗爭中,是本著“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的原則的??墒怯行┤藚s說:“要‘盡力而為,不容易,‘量力而行卻好說?!彼麄冋J為“盡力而為”沒有個底,而“量力而行”,能干多少就算多少,完不成任務是力量小嘛!
應該怎樣認識“盡力”和“量力”呢?我們認為,盡力就是為革命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量力就是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
去年秋天,我們這里大旱。上級號召戰(zhàn)勝旱魔,多種、種好小麥。開始,有人覺得自己的“氣力”有限,畏縮不前。他們說:“咱們勞力不多,任務太重,除非三頭六臂,否則,完不成任務。”后來黨支部組織大家反復學習《愚公移山》,振奮了革命精神,破除了畏難情緒,挖渠修井,澆地掘溝,干得熱火朝天,終于完成了種麥任務。
對于這件事情,有些人迷惑不解,說:“真是‘邪乎!”“邪乎”嗎?一點也不。把賬算偏了,只點人頭數(shù),沒有把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的干勁算進去,自然覺得完成了這么大的任務是“邪乎”了。而充分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把加一把勁可能實現(xiàn)的事情實現(xiàn)了,這從辯證的觀點來看,卻是一點也不“邪乎”的!
但是也要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去“盡力”,如果超過了可能硬去作不能勝任的事,也不能把事情辦好。我們完成了種麥任務以后,為了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又討論再多種一些小麥。到底再種多少呢?有人提出了一個不切合實際的計劃,說:“頭些日子種麥的事實已經(jīng)充分說明,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多大的任務也能完成?!苯Y果,雖然大伙都齊著心使勁,還是沒有完成原訂計劃。事后一總結,才認識到:在發(fā)展生產上,人們的主觀愿望一定要符合客觀實際的可能性,如果超過了客觀實際的可能性,就會事與愿違。
從上面兩件事情,使我們認識到,干任何事情,我們既要反對片面強調“量力而行”,實際上是消極畏難,干勁不足,聽天由命,經(jīng)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也不去做;又要反對不顧客觀可能性,一味蠻干,提出不切合實際的指標,損害了群眾的積極性。我們要把“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統(tǒng)一起來,也就是把革命干勁和科學態(tài)度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