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平等
“我一口氣讀完了十四期上發表的《是什么撥動了青年的心弦?》一文,那字字句句就象串串音符譜寫的青春戰歌。啊,愿交響曲中也有我的鳴號!頓時,處在憂慮迷茫中的我,不知不覺地意識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更光榮了……”這是安徽廣德縣橫山中學學生馮金坤來信中的一段話。中國南京無線電公司的青年工作的確撥動了青年的心弦,從來自祖國二十多個省市的團員、青年、團干部的大量信稿中,我們真切地聽到了一曲由心聲匯合而成的交響樂章。下面選登的就是這優美樂章中的幾個樂句。
愿交響樂曲中也有我的鳴號
“南無”一個13,500名青年的集體,譜寫了一曲激動人心的樂章。它強有力地證明:八十年代的青年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抗爭的一代。今天,回響在大多數青年心頭的主旋律,的確是“愿交響曲中有我的鳴號”。舞臺藝術吸引人,不僅靠演員的演技,導演的作用也很重要。誰來導演我們這些青年在人生舞臺上充當的角色呢?要千千萬萬“南無”這樣的團組織。
四川青年教師胡偉平
來自“南無”青年的心弦撥動之聲,在我內心發出了更響的回音。這回音是渴望學習、發展、進擊!在生活中,只有物質的滿足,而沒有精神快樂,只能說人活著,而不是幸福。只有兩者結合在一起,生活才是幸福、充實而有意義的。
山東濰坊市防潮紙廠王萍
我們單位多年未發展團員,未開展活動。某些領導總以封建家長的姿態,把青年看成不懂事,沒上進心、事業心的無用小孩,看不到多數青年都“愿交響曲中有我的鳴號”。因而,青年普遍感到:“什么也沒意思”,更感受和意識不到“自己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上班沒精神,下班就走人,單位冷如修道院。
四川應名
文章道出了青年的共同心聲,他們希望自己成為團組織的主人,而不是處于消極地聽布置,被動地受教育的地位;希望得到關心、愛護,把蘊藏在身上的最本質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在為四化奮戰中貢獻出來。
湖北房縣司法局劉曉勇
盼“南無”之花開遍祖國各地
心弦不同于琴弦,任其一味彈奏“繼續革命永向前”;心聲更非教堂的鐘聲,只伴隨著肅靜的禱告……我們需要團組織給予溫暖,引導我們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奏出壯美的心靈之曲……愿“南無”經驗,象那爛漫的山花,開遍祖國原野,開到我們南疆!
云南張艷
“南無”團委的工作,是八十年代新形勢下的大膽的嘗試和勇敢的探索。“千淘萬濾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怎樣“淘法”?“南無”團委掌握了新“工藝”。這樣的團組織,青年需要、社會需要。
哈爾濱市005219部隊趙紅軍
讀著“南無”團組織的事跡,我情不自禁地感嘆道:這才是我們所希望的團組織。如果我們這里也能那樣的話,我們下班后就不會感到寂寞、無聊;上班時,即使流再多的汗水,心里也是愉快的。
濟南市半導體一廠吳文島
在新形勢下如何發揮共青團的作用,“南無”作了響亮的回答。他們的工作是成功的,令人折服的。他們沒有下禁令,而是通過正確引導,使青年們真正理解美與丑,懂得人生意義和生命的價值。給青年創造充分發揮本領的機會和條件,使這一部部多能機器發出最大的功率。愿在反帝反封建斗爭中誕生的,有著光榮歷史的共青團,在建設四化的航程中激流勇進。盼“南無”那樣的優秀團干部更多地涌現出來。
山東德州汽車公司茅世華
“南無”富有創造性的青年工作路子值得重視和推廣。我聽了團中央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的廣播后,又看到這篇報道,好似一幅美麗的圖畫,令人心曠神情。然而,目前不少團員只能望著自己的團旗嘆氣……“左”的錯誤影響,使共青團的活動不能生動活潑地開展。望“南無”經驗象春風吹遍祖國大地。
鐵道部通信信號公司汪新生
在“高爾基大學里”學習
此文通篇感情深摯而有說服力。近年來,青年在逐年增多,而團員數量卻在逐年下降。“南無”團委副書記小王有歡樂,也有苦惱。每開展一項活動,總要歷盡千辛萬苦,才換來了青年們瞬間的快樂……青年工作是困難重重,但我要向小王學習,不斷開拓、創新,爭取在共青團—高爾基大學里獲得好分數。
江蘇吳江化肥廠團委孔金龍
現在是多么需要有小王這樣的同志做我們的排頭兵啊!我在工作中往往因失敗而打退堂鼓。當讀到小王在談“美”報告會上大大方方給大家唱歌的時候,我感動了,現在正需要這樣善于把美帶給青年們的團干部!在讀到小王努力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拼命充實自己的時候,我又一次感動了……他用辛勤的汗水,寶貴的心血提高了共青團存在的價值。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完善了自己。小王同志走的路,是我們千千萬萬的團干部需要走和正在走的路。
北京電子管廠團委孫畫初
我曾經認為:十年動亂給青年的創傷不可能醫治好了,也產生了放棄青年工作的想法。對上級布置的任務只是傳達,效果卻不過問。“南無”的經驗使我醒悟了:關鍵是自身的建設,并要善于抓住青年的特點和規律,工作才能有成效。
河北易縣馬久海
“南無”的團干部懂得:沒有自身的高勢能,講出來的話就“沒味兒”,辦出的事就“沒勁兒”。小王才二十八歲,自學了高等數學、哲學、歷史、外語,還學習了經濟管理和一些現代科學的新成果。這種可貴的精神,是我們八十年代團干部學習的榜樣。
湖北蒲紡總廠紡織廠團委朱萬賜
“南無”團的工作,使人耳目一新,他們從當代青年實際出發,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工作作風和藝術風格。在當今時代做到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北京油泵油嘴廠蘇志軍
我決心做“南無”式的團干部,努力充實提高自己,用全部心血去澆灌青年的成才之花。
四川廣安縣吳慶明
一個嚴肅的重大課題
我干過多年青年工作,體會是一言以蔽之:“夠了”。真沒想到誰還有這么大能耐,把青年“團”起來,把青年心中的火“煽”起來。這次,我算服了。
我琢磨了好一陣,從文章中悟出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在社會中有自己的存在的價值。每一個人都象一個“核彈”,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科學家是百萬噸級“核彈”,一個普通人也許是萬噸級或十萬噸級的,但有一條是共同的—都是“核彈”,都會在一定的條件下釋放出驚人的能量!……·世界上,如果沒有充滿創造力的人,什么都是空的。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最終解放人!青年工作說到底也就是要解放人,讓青年都成為“鈾”,成為“钚”,而團組織就是那“轉換器”,就是那“堆芯”。
人的價值究竟如何體現出來,轉換成整個社會的價值?“南無”的實踐清楚地告訴我們:每個青年都需要諒解和信任,哪怕在物質上稍差一點,也不能在精神上受到歧視和冷遇;每個青年都愿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我是公司的、團組織的一個“細胞”,因而就有我“分裂”、“生殖”的天地;每個青年都是人而不是“神”,他們需要“美”,需要“真”,需要愛情,需要歌聲和笑語。一句話,生活和事業是孿生兄弟。“南無”團委正是在這些認識的前提下,演出了一幕生動雄渾的活劇。它對今后青年工作提出了新的、嚴肅的、非常現實的重大課題—如何尊重、信任和發掘青年的首創精神,實干精神;如何把民主、平等真正貫徹到青年工作中去。
南京大學繆小星
由《思考》引起的思考
“南無”團委的干部堪稱是開發“青年能”的能工巧匠。然而,是什么啟迪了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些能工巧匠不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下,運用創造性的工作撥動了青年的心弦嗎?
他們依據“現象和本質”這對唯物辯證法的重要范疇,透過青年大量的外露現象,看到了內心潛在的積極性,從而把握了回響在這一代青年心頭的主旋律。
任何事物都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建設精神文明,需要恰當的形式來表現。“立功月”、美學講座、青年業余興趣作品展覽,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開拓了青年思想境界的新領域。
共性巧妙地寓于個性之中,培養整體意識不是進行簡單的說教,而是從青年的興趣、愛好、特長出發,譜寫《公司青年歌》,組織“公司青年友誼舞”,設計“公司青年服”,建立“人才檔案”……這些體現青年個性的活動,無形之中加強了青年的整體意識。
由此可見,創造性的工作離不開扎實的理論基礎。
中共江蘇省江寧縣委宛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