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在我國發現一名16歲的少女,能用手和下嘴唇等部位吸引住大頭針,還發現另一個少女,眼睛被蒙住,能準確地辯別南北方向。這是為什么呢?生物磁學的研究告訴我們:這是由于人體內存在著某種磁現象的緣故。
現已發現,生物體中大多數分子和原子具有磁性,因而生物體的某些部分會產生微弱的恒定磁場。同時,生物體中交變的生物電流會產生微弱的交變磁場。但這些比地球磁場還微弱得多的生物磁場,必須借助極靈敏的磁強計和性能良好的磁屏蔽室才能測量出來。
在研究人體這個微弱磁場中,首先是對心臟磁場進行測量和實驗。心臟的心耳和心室肌肉的周期性收縮與舒張,能引起復雜的交變電流而產生磁場。1963年,美國第一次觀察到人體心臟磁信號,測出心磁場約為10-7-10-9奧。1972年測得人體心臟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心磁圖。借助它,可以診斷心臟內極微小的病變,作為心臟病臨床診斷的依據。美國有些研究心臟的學者還發現,這種心臟肌肉產生的磁場和人的心理狀態密切相關。如在感情上所流露的喜、怒、哀、樂等,都能影響磁場的強度,也能通過人的意志控制磁場的強弱。
人的腦部也有腦磁場(約為10-9-10-8奧),例如,當視神經受到光線刺激后,在大腦后部就產生磁場。除此之外,肺和神經系統也會產生磁場,現已發現電焊工和吸煙者的肺磁場就比較強。神經元受刺激時也會產生生物電脈沖,并產生相應的生物磁場。
另外,醫學家在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突發病變中,發現和心臟磁場受地磁場劇烈擾動(如磁暴)的影響有關。例如印度有兩個城市的主要醫院,在1967-1972年間,發現心臟病患者數目的變化與同一時期地磁場的活動變化具有明顯的相關性。這正說明,人體磁場除了與心理因素有關外,還與人體功能機制及環境的關系十分密切。
人體磁現象的研究,為生物學、心理學、醫學和環境科學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人體的許多秘密及疑難疾病的診斷也將隨著“人體磁學”的深入研究而逐步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