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湖廣
草菇,肉肥嫩,味鮮美,香若蘭,又名蘭花菇。它營養豐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是出口名牌產品之一,暢銷東南亞、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地,深受歡迎。
草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稻草。稻草年年有,取之不盡,而且花工省,見效快,收益大。一戶社員,只要組織婦女、小孩、老人等,用五十擔稻草栽培,在四十天內就可收成干草菇一百五十斤,價值一千元左右。這是農村多種經營、生財致富的好門路。
人工栽培草菇主要是掌握五個環節:
①菇場。春末和早秋的選地要選擇陽光充足,避風向陽的露天場所,夏季要選擇清涼、陰蔽的樹下等場地。要翻土8—10市寸深,打碎土塊,噴殺蟲劑消毒,經過3—5天,開溝整畦。畦高6—8市寸、寬3—4市尺、四周要比中間略低,利于排水。
②堆草。要選擇新鮮干足、未經雨水淋過的稻草。把稻草扭成“繩”形,再向右旋緊,捆扎成草磚,然后經水泡1—2小時,使稻草吸足水分后撈起。這些草磚放進菇場的畦面菇床上,草的穗與蒂頭是朝內,中間填亂稻草,一層又一層地重疊,并用腳踏實。每疊一層撒一圈灰肥,依次重疊3—5層。
③播種。草菇的菌種是從自然生長的草菇中提取制成。選種時要菇形大、繁殖力強、菌絲粗壯、呈半透明的純菌種。疊草時,草磚放一層,并在距草磚邊緣二寸左右,播一層菌種,依次重疊播種至五層為止。一般每擔稻草用750克的菌種二瓶,最后在草堆上面放上一層6—8市寸的亂稻草,作為“草被”以利蔽陰與保溫。
④管理。草菇是一種喜歡高濕高溫的真菌。它在24°C以上的氣溫、80%以上的相對濕度和30°C以上的堆溫、60%左右的草堆含水量條件下,才能生長。管理要注意掌握堆溫、濕度。如夏季堆溫過高時,就要掀開“草被”通風散熱,晴天氣溫高,蒸發量大,播種后四天就要噴水。但陰雨天少噴或不噴。下雨時要用塑料薄膜覆蓋,雨停后即揭開。追肥,用30%的人尿,加70%的清水,用噴霧器噴在草堆四周及畦土上面。每采收完一批菇后,均要追肥一次。堆草后七天左右,草堆上會經常出現一些雜菌,如鬼傘菇等,就要及時摘掉,以減少養分的無用消耗。
⑤采收。草菇子實體生長很快,一般堆草后10—15天就可長出菇來。要及時觀察生長狀況,及時采摘。氣溫高時,一天要采幾次。第一批采完后,還會長5—6批,每批,間隔四五天。草菇除了鮮吃外,還可以加工成罐頭。鮮菇烤干出口,經濟價值更高。采收要含蕾時,不要等開傘。把含蕾菇采回,用刀子切成兩片,放烈日下曬干或微火烤干。但火溫應在50—60°C之間。烤時不要用手動它,以免變形。成品味香,表面光澤發亮,就符合出口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