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
現(xiàn)在,封建習俗在婚姻問題上的影響還很深。有些做父母的,只想急于辦成兒女的終身大事,或單純從經(jīng)濟上考慮問題,好孬找一個,就算為子女盡到了義務。他們對男女雙方是否情投意合,婚后會不會幸福,是不大注意的。因此,造成了不少悲劇。新公布的《婚姻法》再次強調(diào)“結(jié)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所以青年在決定自己“終身大事”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婚姻自主。不論是由別人介紹對象,還是自找對象,都應該有一個相互了解的過程,等到雙方建立了感情,都認為可以共同生活的時候,再結(jié)婚。
那么現(xiàn)在小星同志應該怎么辦呢?我覺得他們夫妻之間并不存在什么大的矛盾,缺乏感情的原因,主要是相互了解不夠。既然是這樣,就還有建立愛情的可能。沒有先戀愛后結(jié)婚,就“先結(jié)婚后戀愛”嘛。這也是一種補救的辦法。
說到這兒,我想起了我國民主革命時期的堅強戰(zhàn)士、政治家鄒韜奮同志的一段經(jīng)歷。青年時代的韜奮,婚姻也是由父母包辦的。妻子沒有進過學校,他們從未見過面、談過話。經(jīng)過“五四”洗禮的韜奮,對這種包辦婚姻十分不滿,只身在外以示抗議。事情擱置了幾年,當他知道未婚妻秉著“詩禮之家”的訓誨,愿為他而終身不嫁時,又想到那位女子也是時代的犧牲者,堅持僵局,只會增加她的痛苦,所以自動收回了抗議。他們婚后的生活怎樣呢?韜奮在《經(jīng)歷》一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結(jié)婚后,我的妻子待我非常的厚?!覀兘Y(jié)婚不到兩年,她便以傷寒癥去世了。她死以后,我才更深刻地感到她的待我的厚,每一想起她,就淚如泉涌地痛哭著。她死后幾個月,我簡直是發(fā)了狂,獨自一人跑到她的停柩處,在靈前對她哭訴!我在那時候,實在希望她能在夢里來和我談談,告訴我她的近況!”從這里可以看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韜奮和他妻子的感情已發(fā)展得非常深厚。我以為,嘗試在共同生活中培養(yǎng)感情,是解除小星同志苦惱的一種積極的辦法。這需要他去掉自己頭腦中的偏見,和妻子以誠相待,在思想上、生活上互相關(guān)心,互相體貼,遇事多商量,有了矛盾各自檢討檢討,在互助互諒的基礎(chǔ)上,謀求思想和感情的和諧一致。另外,也不要過于性急,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個過程,更何況培養(yǎng)感情。當互相之間逐漸產(chǎn)生了愛情,苦惱便會自然退去。
當然,在盡了最大的努力以后,夫妻間的感情仍然建立不起來,那時,也可以考慮離婚。婚姻法保障離婚自由,也和保障結(jié)婚自由一樣,是為了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過去人們常把離婚看作是大逆不道的事情,這種“從一而終”的封建道德,曾斷送過不少青年男女的青春和家庭幸福。但是,對于離婚這樣的大事,一定要采取十分慎重的態(tài)度,千萬不能再象結(jié)婚時那樣草率了。即使離婚,也要把離婚的道理向妻子和雙方家長講清。使他們懂得,“捆綁不成夫妻”,沒有感情繼續(xù)生活在一起,對雙方都是痛苦的。這時離婚是為了使男女雙方都從婚姻痛苦中解脫出來,去重新尋找幸福的伴侶。盡量在征得對方同意的情況下,一起到婚姻登記機關(guān)申請離婚,力爭做到“好離好散”。實在不行還可以經(jīng)過法院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