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和培訓高大運動員,是國際籃壇早已重視的問題。1952年第15屆奧運會上,美國隊中有5名身高在2米以上的巨人,最高的叫庫爾良德,2.13米。1960年第17屆奧運會時,蘇聯隊追上來了,全隊12人,平均身高1.95米,最高的克魯明2.18米。1978年第8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14個隊中有48人超過2米,蘇聯隊特卡欽科2.20米,南斯拉夫隊12人中2米以上的竟達7人。一般說,亞洲人比歐洲人矮,但形勢所迫,很多國家也注意籃球隊高度的發展。第10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時,日本隊的平均高度已達1.95米,2米以上的隊員有5個,最高的中鋒岡山慕崇2.30米。我國男籃隊員的高度也有明顯增長,1952年平均1.80米,1960年上升到1.91米,1978年達到1.96米。現在全國70多個甲級隊和乙級隊中,2米和2米以上的球員已有一百多名。最高的穆鐵柱,2.28米。
女子籃球隊的高度發展也很快。六十年代初,世界最高的女巨人是蘇聯隊的薩里莫娃,1.98米;七十年代是蘇聯隊的謝苗諾娃,2.10米。我國的陳月芳2.04米,是當前亞洲最高的中鋒,其次是南朝鮮的金元善,1.95米。
這些情況表明,當前世界籃壇上巨人林立,高中還有高中人,“高空優勢”的爭奪戰,必將愈演愈烈。
(摘自《八小時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