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輝
一九八一年七月中旬的一天夜晚,沒有星星,天幕上只懸掛出一盤浸染著赭黃色的朦朧圓月。
四川省合川縣城,已被洶涌的洪水吞沒,成了一片汪洋,只殘留著幾座“孤島”。
城北郊的一座“孤島”,土名斷橋坡,是合川縣第二中學的校址。七月十五日一整天的工夫,附近一千多名社員、工人都紛紛轉移到這里,擠住在教學大樓和飯堂里躲洪水。
夜深了。滾滾洪濤在學校四周呼隆隆地吼叫。緊張了一天的災民們都休息了。
嗒嗒,嗒嗒嗒嗒,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教學樓上,突地沖下兩個人,一前一后地向教職員工宿舍樓跑去。
跑在前頭的是一個臉呈紫銅色,肩寬腰壯的約莫二十八九歲的男青年。他們慌慌張張地來至宿舍樓下。老大娘昂首望著職工宿舍二樓驚啦啦地叫喊:“校醫!沈校醫!請你快下來,幫個忙,救人呀!”
“是叫我嗎?啥事呀?”一位留著短發,瓜子臉蛋上嵌著一雙水靈靈秀眼的女青年探頭出窗口。
她,叫沈玲玲,是合川縣二中的青年校醫。小沈五十分鐘前,才為搶救集體麥種劃破了手的社員包扎傷口;三十分鐘前,為因被暴雨淋感冒的社員、工人送了藥。當她拖著疲憊的步子,回到宿舍時,感到腿關節疼痛難忍,風濕關節炎又犯了。她吃了抗風濕和安眠藥片,頭暈腦脹,剛躺上床,正要睡著,就被樓下的急叫聲吼起來了。
“沈醫生,我們是沙坪公社的社員,住在教學樓躲洪水。剛才喊你的是我媽媽。我愛人邱代君,要生產了,找不到接生員,我們是來請你去接生的!”男青年楊尚木雖然滿臉急得汗水直冒,但他把來意說清爽了。
小沈便匆匆地穿好衣服下樓,來到兩位社員跟前。楊尚木以懇求的口氣對小沈講:“縣醫院檢查過,說是血壓高,骨盆異常,產道太窄,要難產。現在她正痛得喊叫,你……”
“……”小沈沒有立時回答,她被這道突如其來的難題難住了。
楊大娘見此般情景,扯了扯兒子的衣襟,輕聲說:“走吧,她年歲小,別難為她了。”母子倆緩緩挪動往回走的步子。
……
“我痛呀,快找醫生來,救命呀!”小沈望著漸漸隱沒在迷蒙的月色中的母子倆,仿佛聽到教學樓里傳來難產婦的呼救聲。她渾身在顫動,自己作為一名新中國的青年醫務工作者,就算醫術不高,沒有接過生,但能看著難產婦不管嗎?她覺得臉蛋如火燒火燎。她高聲喊:
“等著,我馬上來!……快把產婦抬到醫務室,搶救!”
洪水上漲,合川城停電了。小沈找來幾只魚燭,點燃后放在她臨時搭起的產床旁的凳子上。
“痛呀,痛喲,醫生!”產婦的聲音已經嘶啞了。
小沈感到一陣陣揪心的疼痛。她迅速量了量產婦的血壓,吃驚地望著血壓器上的水銀柱,想叫,又不敢叫出聲。血壓太高對分娩有危險,休克隨時都可能出現。
她再仔細地檢查骨盆和產道,確系骨盆異常、產道狹窄。
室外,轟隆隆的洪濤聲陣陣傳來。這時,她驚愕地發現,產婦忽地異乎尋常地安靜,不叫也不折騰了。產婦經過幾個小時的叫喚,已耗盡體力。
楊大娘走近小沈的身邊,用柔和的語氣對小沈說:“沈醫生,沒力氣,怎么生孩子,弄點東西給代君吃,行嗎?”
小沈努力回憶在衛校時老師講過的婦產科知識,似乎記得有這么一條:“產婦分娩時要進行腹肌運動,加速胎兒的產生。”于是,她下命令似地說:
“快!讓邱代君吃點容易消化的食物!”
關心產婦的災民和教師們端來了軟食。可是產婦吃第一口就吐了,停了一陣,吃第二口,又吐。吃多少回,吐多少次,最后連胃里的苦水都吐出來了,臨時產房里彌漫著酸臭的腥味。
怎么辦?小沈正在苦思著……時間拖久了,母子的性命都難保啊!
小沈抓起手電筒,向宿舍樓跑去。
她從宿舍里抱著一大捆婦科、外科的有關書籍,穿過月色朦朧的校園,回到醫務室,在飄搖的黃色魚燭光下,匆匆地翻閱:
“分娩的前兆現象”“分她的第一期”“分娩的第二期”“分娩的第三期”“妊娠的合并癥”……一行行字蹦跳過她的眼前。她漸漸把目光停留在“異常分娩”這一章上:“產婦的骨盆異常,產道狹窄,但如果胎兒不是過大,也可能正常分娩;如果胎兒過大,可造成難產,必須進行軟產道切開術;如考慮這樣處理仍不能使嬰兒由陰道分娩,則應考慮選擇剖腹術……”
要開刀?小沈腦子仿佛要爆炸。“我從來沒開過刀呀!產婦血壓高,能開刀嗎?要是開刀引起大流血,那后果難以設想啊!”
楊大娘和兒子見到小沈這緊張的神色,便焦急地問:“沈醫生,有救人的法子嗎?”
小沈不愿讓產婦的親人看見自己驚惶的臉色和淚珠,她飛快地起身走到產房門口,望著渾黃模糊不清的月兒,淚珠滴下來了。
“沈玲玲,你哭了?產婦的情況咋樣?”副校長來到臨時產房門口,關切地問。
“產婦骨盆異常,產道狹窄,難產,要進行軟產道切開術。可我……”小沈擔心地對副校長說。
“不要緊張,過去革命戰爭年代,我們的年輕醫務工作者在戰場上,醫學知識懂得不多,不也是在困難的環境下搶救負傷戰士嗎!…”副校長不斷地鼓勵沈玲玲:“不過,開刀的基本常識你還是應當懂得,你有這方面的書嗎?”
“有,已經拿來了。”
“好,你趕緊看看,邊學習,邊實踐,來個熱炒熱賣。”
在淡淡的魚燭光下,小沈認真地翻閱外科有關書籍。
開刀前要準備好剪子。
沒有專用手術剪。她把醫務室剪紗布用的剪子放在蒸鍋里消毒,代替手術剪用。
開刀前要量血壓。
血壓量過了,太高。小沈想,血壓高也不能不開刀呀,她準備好了防止因血壓高開刀后可能出現休克的藥物。
開刀時醫生要戴上專用薄膜手套。
沒有。小沈思謀著用消毒沙布纏著指頭。
開刀前要查紅白血球……
醫務室沒有化驗設備,沒法做化驗。她準備了止血針,以防萬一。如果血流不止呢?她認真地思考可能出現和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相應的處理辦法。
……
沒有無影燈,也沒有家用的電燈和煤氣燈,臨時產房的全部光線就是一支手電筒加四支魚燭光。一場軟產道切開術,就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著。
狹窄的軟產道,切開了,擴寬了……
嬰兒,八斤多重的新生命,終于在呼嘯的洪濤聲中墜落。呱呱的清脆叫聲,同狂嘯的洪濤巨響聲,交織成一曲美妙的交響樂……
止血針,打過了,血仍在流淌,在噴射!
小沈伸出手指,按住傷口附近。
辦法笨一點,但血卻流得少了,更少了。
四十分鐘過去了,小沈輕輕地試著松開壓迫傷口的手指。
血,不流了。
產房外,洪濤上空的朦朧夜月消逝了。東方天際吐出萬道曙光,照射在被洪濤包圍的合川二中的孤島上,照射進產房的窗戶。
教職工為嬰兒送來一件件潔凈的小孩衣物。
災民們端來熱氣騰騰的荷包蛋。
急浪滔天的洪水仍包圍著合川縣二中孤島。教職工、災民們望著胖乎乎的新生嬰兒的臉蛋,產婦和她的親人用感激的目光,望著這位年輕的校醫沈玲玲,沉浸在無比的歡樂之中。
(題圖:李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