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從打球等活動中,“借”來了一些方法,在學習上一用,還真靈。不信,你也試試。
暫停法
一場球,打到關鍵的時候,教練員往往叫一次“暫停”,利用這點時間,調整一下戰術,穩定一下情緒,常常能打出更好的水平。我在讀書的時候也借用了這個方法,每當讀到一些關鍵性的定義和定理,就給自己叫一次“暫停”,想想它的來龍去脈,琢磨一下關鍵性的詞語,有時還要想一想它的逆定理能否成立……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審視之后,真正理解了,才繼續讀下去。為什么需要“暫停”呢?我是這樣想的:讀書時,書本就是我們的“老師”,但這個“老師”不會開口說話,所以讀書時就要特別注意這個不會開口說話的“老師”的語意,即從字里行間找到學習的關鍵。看小說可以一目十行,走馬觀花,讀教科書必須逐字、逐句、逐段地摳。遇到重點和難點,給自己叫幾次“暫停”,就是讓“老師”反復給你講幾次,直到弄懂為止。
再現法
錄音是聲音的再現,錄相是形象的再現,學過的知識能不能在腦子里再現呢?實踐告訴我,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所謂“再現”,就是合上書本能夠把書中的內容復述出來,一些重要的定理、定律的條件、結論都清清楚楚。“再現”時,可能“卡殼”,但這不是壞事,“卡殼”的地方正是原來“錄相”或“錄音”時不清楚的地方,及時補救一下,往往會留下更深的印象。用“再現”的方法能加快記憶的速度,提高記憶的效果。“再現”就是自己考自己。別人出題考你,總有僥幸的一面;自己出題考自己,才能真正心中有數。
圖象法
設計總要有藍圖,建筑總要有圖紙,解題時能不能用圖象來幫忙呢?學物理時解力學題可以借助圖象。外力、重力、彈力、摩擦力等,根據已知的條件,繪出簡明的圖象。當一道用文字敘述的題變成一幅圖時,解題的步驟和層次也就清晰和明確了。化學實驗課,也可以輔以圖象。自己動手做過實驗后,如能用“再現”的方法,把實驗的儀器、步驟、過程畫成圖,那不就等于又做了一次實驗嗎。鮮明的圖象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