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江山
我已年過二十五歲了,在選擇朋友方面著實苦惱。由于自己素來愛好文學,也喜歡音樂,希望選擇一個有文學涵養、又有音樂細胞、更有一定業務能力的青年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但就以往幾年所遇,我不得不承認《紅樓夢》中的詩句“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仍不失去它的現實意義。
去年,我結識了一位異地青年。他在某劇團樂隊工作,樂器玩得不錯,業余時還能譜曲子。我曾寫了幾首歌詞,他均一一譜了曲子,雖是較幼稚的小品,但也流暢、易唱。可是經過幾次接觸,我發現他文學知識貧乏,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的事。當我津津樂道地談論李白、李清照、蘇軾、雨果、普希金、巴金、郭沫若等古今中外的名人杰作時,他蹙眉抿嘴,直愣愣地望著我。當我提出:應怎樣看待《紅與黑》中的于連?王蒙獨特的小說創作是否屬于“意識流”的手法等等問題時,他閃爍其詞后,坦然地說:“文學方面,我遠不及你。”我不禁長長地吁了一口氣。編輯同志,這能說有共同語言嗎?我很迷惘、苦惱,急盼你們予以解答!
江西陳波
陳波:
在選擇對象的過程中,你堅持要選擇一個知心的人作為自己的終身伴侶,這完全應該得到鼓勵和支持。
那么,怎樣才算知心?
你信中提到的情況是將具有與自己共同的專業知識、其程度最好能超過自己的人當做知心。這也有一定道理。象居里夫婦、童第周夫婦一些有成就的人,他們在科學、藝術等事業的道路上互相促進,愛情也永不凋謝。但是,也有專業知識相同而感情破裂的例子。男女同學之間,文化程度,所學專業,興趣愛好都差不多,該有許多共同語言吧,然而,同窗多年,也不見得都能成為知心人。而一字不識的陶承同志,由媒妁之言與陌生的丈夫結了婚,由于始終同情與支持丈夫的革命斗爭而發展成恩愛的夫妻。可見,所謂知心,最難得的是彼此志趣、性格相投,思想感情一致。這是長期相處的基礎,也是白頭偕老的保證。學過哲學的都知道,世上沒有絕對相同的事物,要在所有方面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知心既不是天賜的,也不是靜止不變的。因此,你和你的男朋友之間,如果其他許多方面一致(或大體一致),僅僅是文學知識上還有差異,這不是不能彌補的。通過今后相互學習和幫助,相互間的差異和隔閡是可以逐漸消除的。如果不是立足于理想主義,而是從實際出發,不是過多地苛求于人,而是求其大同而存小異,這樣,你的終身知己就不會那么難尋了。你說是嗎?衷心地祝愿你幸福。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