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闿
一九七九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樂山文管會編《郭沫若少年詩稿》收《寄先夫愚》詩八首,第五首有句云:“蒙泉剝果增多福,笑倒迂儒章句師”。該書注:“蒙泉——《方輿勝覽》:開在永嘉城內,今汲以釀酒。又荊門軍城西蒙山南曰蒙泉,水溢時世傳出玉。”“剝果——果熟而落。揭佑民《送落齒行》詩:‘剝果已熟無留根。”一九八二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版《郭沫若舊體詩詞系年注釋》,關于此句的注釋竟全然如同前書,后面還添上一句:“這句說住在蒙泉、享受果熟的喜悅,真是多福。”
按,“蒙”、“剝”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兩個卦名。蒙,坎下艮上,彖曰“山下有險,險而止”;剝,坤下艮上,彖曰“不利有攸往”,為運數不利之卦。而“泉”和“果”則是解釋這兩個卦使用的比喻。(《易·蒙》:“山下出泉,蒙”。)“蒙泉剝果”,大意指運道乖戾,為舊時常見用法,魯迅雜文《述香港恭祝圣誕》中就可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