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雷
傳記文學是一種很受廣大青年歡迎的體裁。它以史實為基礎,具有一定的真實感,又富于文學色彩,有些作品在文學史上還享有很高聲譽,好的傳記能給人啟發和教益。但是,如果不善于用科學的方法對待傳記,特別是西方政治人物的傳記,也可能從中得出某種錯誤的結論,甚至誤入歧途。馮大興這個殺人犯,從《拿破侖傳》中受到不良影響便是一例。
寫人物離不開寫人生、寫追求、寫社會、寫歷史。一部傳記不僅是一部個人成長的歷史,也是社會發展在某一段時間、空間上的縮影。由于傳記作家,尤其是資產階級傳記作家的歷史局限性,傳記人物不可能寫得那么完美,也有可能被扭曲。因此,我們在讀傳記時要自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作品中人物所處的特定歷史環境,對人物作出科學的評價。
一、政治家都是陰謀家嗎?
軍政界人物傳記在青年中擁有大量讀者。“政治家都是陰謀家”是一些青年讀者得出的結論。
我們承認,政治家由于他們在社會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由于他們所承擔的歷史責任,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特點。一般地說,政治家都有一種為本階級、本集團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有一種堅韌不拔,既勇于進擊,又能在必要時忍辱負重的毅力。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忽視無產階級領袖同剝削階級政治家的本質區別。
無產階級領袖人物的偉大不僅僅在于他們高尚的個人修養,更重要的是他們所從事的事業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這種身分決定了他們的特點是光明正大,注重團結,胸襟開闊,能夠為革命事業而犧牲個人的一切。讀過《彭德懷自述》的同志都會深深地感到這一點。彭總在戰爭年代戰功卓著,建國后,面對“左”的思潮,他直言不諱,敢于堅持正確意見,不怕挫折。撤銷職務,“解甲歸田”,他一揮即去;派他到西南主持三線工作,即欣然前往。他的一生真可謂居功不傲,富貴不淫,威武不屈。
相反,在剝削階級的人物傳記中,稍加注意就能看到許多追逐個人名利,搞陰謀詭計的蛛絲馬跡。當面干杯、擁抱、笑容可掬,背后造謠、誹謗、互相詆毀,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什么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
評價歷史人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入手,但最關鍵的,是分析他的階級地位,看他在歷史上是起了進步作用還是反動作用。如果忽視了這個主流,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輕率地得出“政治家都是陰謀家”的結論,是錯誤的。
青年人通過閱讀傳記,要學習革命家政治家的高尚情操和偉大膽略,學習他們刻苦學習,勤奮工作,勇于獻身的精神,而不要盲目欣賞剝削階級政治家的手腕和所謂“風度”,讓腐朽的政客作風侵蝕我們的頭腦。
二、莫忘了將軍背后的千軍萬馬
傳記的功能就是評述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這就要求作者注意全面分析人物。而資產階級傳記作家往往強調個人在歷史上的突出作用,忽略或根本無視偉大人物同人民群眾對歷史的推動作用,歪曲兩者之間的關系。
最容易引起人們崇拜的,是戰功赫赫、一馬當先的將軍,而將軍背后的千軍萬馬往往不被人注意。這就如同外行的球迷為一錘定音的主攻手而起勁歡呼,卻對穿針引線的二傳手視而不見一樣。拿破侖站在阿爾卑斯山前說“我比阿爾卑斯山高”,顯得何等有氣魄,然而那是因為他身后跟著十幾萬大軍。假如沒有這十幾萬大軍,他的話就顯得滑稽可笑、不自量力了。
無數青年為牛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等人的科學功績所折服,但他們的成果是建立在勞動群眾千百萬次的生產實踐和前人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的。牛頓謙虛地說,他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那些叱咤風云的杰出政治家、軍事家,之所以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社會歷史的面貌,并不是因為他們個人有什么回天之力,而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和行動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并以自己卓越的組織力和號召力,調動了整個階級的力量。偉大的歷史事件,需要一個杰出的領袖人物,又不僅僅依靠這個人物,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我們不但要看到杰出人物在歷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而且要學會透過杰出人物的活動,看到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力量。
三、從歷史的經驗中找不出今天現成的答案帶著問題讀書,邊閱讀邊思考,從中汲取“營養”,這是聰明的學習方法。傳記能使我們獲得知識和啟發,我們應當自覺地借鑒歷史人物成長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但是,學習和借鑒并不等于不加分析地輕信和盲目地模仿。
這是因為,一方面任何傳記都是由人寫的,作者掌握史料的詳略和真偽,以及他本人的階級立場、思想方法和善惡標準都會不自覺地滲入作品中,使作品帶有某種傾向。如果不注意,我們很容易被這種傾向帶著走。另一方面,“超時代”的人是沒有的,平民百姓是如此,被人樹碑立傳的偉人也是如此。他們的每個行動、每句話,都有一定的時代背景。所謂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巨大影響,主要是肯定他們承先啟后的歷史地位,是指他們的言行對后人有點撥、激勵作用。但是,絕不是說他們的所作所為完美無缺、白璧無瑕,可以原封不動地搬到現在;他們的論斷也不是句句千斤,永遠是真理。據說某地有一位青年,由于幾張郵票同別人鬧了點小糾紛,竟學著普希金、拉薩爾的樣子去找對方“決斗”。還有一個青年在讀了某位外國領袖的傳記之后,對其中“沒有進過監獄的人不算真正的政治家”這句話津津樂道。這樣不講條件,不分時間、地點,盲目地模仿前人的思想和做法是極端幼稚的。
歷史是一面鏡子。前人的勛業和敗績都可以給青年人以啟迪。有人說,人如果能從八十歲向一歲的方向生活下去的話,那么,人類的二分之一將成為偉人。這句話是有點意味的。人不可能越活越年輕,但我們通過閱讀傳記作品,可以從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人那里,吸取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題圖:董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