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起
我曾留心過許多家庭的飯桌,發現一個雖好卻不值得提倡的現象——清一色都是大米、白面,至于玉米面、小米、高粱米等粗糧,簡直成了見不得人的丑媳婦,除了一些飽經風霜的老年人,偶爾還想換換口味外,一般年輕人每餐必大米,白面,粗米、糙而一點不肯入口。
人們會說,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滿有條件講究一些嘛是的,是要講究。但,問題在于,既要講究適口,又該講究衛生。也許,有人會反問,細糧不是比粗糧的營養價值高嗎?這實在不是簡單的“是否”二字所能準確回答的。
不可否認,細糧有許多的營養成份。醫學上早有論述的糙皮病,便是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所好發的營養不良性疾病。有人又把它叫做玉蜀黍癥。
但是,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粗糧所獨具或含量極為豐富的營養物質,同樣是人體所必須的。缺少這些營養物質,人體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甚至發生意想不到的嚴重病變或疾病。這個科學道理,我們艙祖先早已在實踐中總結出來了。
唐代,被后世譽為“藥王”的名醫孫思邈,在他的傳世之作《千金方》中,便記述了一些養尊處優的“農纓之士”,網單食白米,不進粗糧,而每每好發“腳氣病”。應該說明這里所說的“腳氣瘸”,韭不是通常指的足癬。腳氣病是食物中缺乏維生索B1所引起的營養缺乏性疾病。這種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麻術、周身無力、頭痛、行動困難、胃腸消化功能紊亂、下肢或全身浮腫、精神異常,心臟功能不全,嚴重的甚至發生心力衰竭。
長期不吃粗糧的害處還不止如此。說起來,正如抽煙可能導致好發肺癌一樣,有人恐怕不大相信。但科學不是隨人們的意志而轉移的。西方許多國家的醫學專家,以大量的實驗和臨床資料證實,過于精細的食物,是大腸癌發生的重要原因。在西歐和美國,許多人是系食粗糧的。在這些地方,大腸癌的發生率高得驚人。據統計,目前大腸癌在美國所有癌腫死亡人群中占笫=位,僅次予肺癌。專家們一致認為,這是由于細膩的食物,消化殘渣少,不利于定時排便,易造成便秘。而糞便在腸管內發生復雜的腐敗反應,可以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包括致癌物質。糞便存留時間越長,有害物質被腸粘膜吸收得越多,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之,許多西方人絕不把便秘看成無足輕重的小事。個別地區的人。甚至每以“你腹瀉了嗎?”互致阿候。乍聽起來,似乎好笑,哪知其中自有道理。西方老年學醫生重視便秘的原因,不僅出于大腸癌發病學說,而且認為,便秘可導致水份過度吸收,體重增加,心臟負擔過重,同時,由于排便困難,增加愎壓,容易造成心、腦血管意外。在他們看來,老年人只有經常保持輕度腹瀉,才能太平無事。
說到長期不進粗糧的嚴重后果,韭不就此完結。新近,國外專家在宣布最新研究成果時,鄭重地告誡人們,食物過于細膩,一味厭食粗糙面粉,尚會導致維生索E缺乏。其后果,遠比想象的嚴重得多。
維生索E在種子的胚芽中含最最多。粗糙的米、面通常保留了胚芽成份,而精細的米、面往往把胚芽怍為米糠淘汰,維生索E也便丟失了。關于維生索E的作用,目前我們還缺少足夠的認識。國外許多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它的功效不僅在于能防止動脈硬化、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衰老、調整性腺功能、增強記憶等作用,而且還有保肝、解毒、防癌、抗癌的怍用。
說到這兒,你也許會驚嘆,粗糧還有這么大的用途的確,就是這樣。老實說,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如此繁衍,“民以食為天”,不就是吃五谷雜糧、粗茶淡飯度過來的嗎?可曾記得我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五谷雜糧不可偏,粗細調膳保平安”。這句話,可以說是幾千年來科學實踐的精辟總結。它與現代醫學的最新學說不謀而合。每當想到這兒,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愿它永遠成為我國人民生活中的科學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