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晉祥
“心理壓力”就是受內外環境的影響,而導致的情緒上的波動和生理上的變化。人是社會的人,人在社會生活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每一個生活單位的變化,如配偶死亡、離婚、坐牢,過年過節等等,都對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壓力。一個人如果長久地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就會產生各種疾病。據莢國醫學界統計,在冠心病、癌癥、肺病、外傷,肝硬化和自殺這六種主要的死因中,心理壓力都是直接或間接的主要原因。銷售量最大的三種藥物(潰瘍藥、高血壓藥和安眠藥)無不與心理壓力有關。由心理壓力所引起的疾病是最難醫治、最持久的疾病。
那么,如何來減輕心理壓力呢?
首先要確定各種生活變化對人產生的心理壓力的具體數值。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霍爾姆斯調查了5000名被試者,制定了“心理壓力量表”,以生活單位的變化來衡量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身體狀況。
霍爾姆斯發現,如果人在一年中由生活單位變化所產生的心理壓力的總分達到150~199分,便會構成輕微程度的生活沖擊波,37%的人的健康會受到影響,總分達到2 OO~300,50%的人能體驗到健康的變化,總分超過300,80%的人都會病倒。但不論心理壓力是多么大,總還有一部分人能夠承受得住。人的不同的適應能力對于減輕心理壓力,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國外研究者提出過不少措施和建議。如塞利爾主張用適度的緊張來抵制心理壓力。威爾斯和英格利西提出八條勸誠等等。綜合有關研究,以下幾種方法可能較為有效。
自我宣泄自己采取不危害他人及社會的方式將內心困擾發泄出來。、、有人失戀后,奮筆疾書,傾訴自己的痛苦,寫完后就輕松多了。有人愛妻亡故,痛哭一場,內心也就好受多了。日本有些工廠,在車間放著廠長、經理的塑料像,工人如果對廠長、經理有意見,就把怨情發泄到塑料像上去,然后正常上班,結果工廠產量大幅度上升。
請人疏導在國外可以找心理醫生進行咨詢治療:我們有了困擾,不滿、痛苦等心理壓力時,也可以去找朋友、同事,說出自己的心事,請他們開導開導。)俗話說:旁觀者清。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是有限的。旁人“點撥”幾句,往往會使人“茅塞頓開”。在有情緒障礙時,老是一個人在考慮我該怎么辦”,不如還請別人指教“你應當怎么辦”更為恰當。總之,有了心事,不宜窩在心頭,“在肚子里打官司”。否則,獨自悶想,怨氣郁積,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壓力。代償遷移即通過另一種活動來彌補不能達到的愿望,減輕挫折,使產生心理壓力的情境遷移。比如當你與人生氣后,離開這個環境,去打球或看戲,當你家庭有什么不幸時,與其在家里呆著,不如去看電影、小說,從藝術形象中,你感到他們的不幸與自己相似或更有甚者,內心的痛苦也就減輕了許多,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痛苦轉而去同情掛念藝術對象的不幸逃遇。
確立崇高的理想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比沒有精神支柱的人更能經受不幸。貝多芬由于對藝術有執著的追求,能忍受經濟貧困,精神孤獨、失戀,耳聾等命運的無情打擊。張海迪由于對生活充滿著信心,身殘志不殘。有的心理學家強調“知足常樂”,我們認為更應強調“常樂于不足”,即要終生不斷地追求。
培養自己的愛好由于這種愛好,會使生活顯得光明、美好,使人變得積極、開朗。、象鄭板橋翕起面筆、陳景潤鉆進數學、福樓拜寫起小說,斯坦麥茨隱身斗室研究那樣,彼時彼刻,一切無聊與空虛、一切心理壓力都與他們無緣了。真正愛好的“天地”是人最自由、快樂,幸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