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群
歲末將至,我走進那座象征著青春與活力的團中央大樓。
去年年底,在團中央召開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團中央第一書記宋德福同志,曾莊嚴而又激情滿懷地號召全團:“要邁好90年代的第一步!”
365天就要過去了,這第一步邁得怎么樣?第一步之后又有哪些新打算?這是全團上下普遍關心的問題。那天上午,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劉延東同志就此發表了看法。
“進入90年代的第一步,是充實的、扎實的,是成功的一步!”這位女書記以其特有的微笑肯定地說,微笑中透著欣慰與自信。
“1990年,我們共青團事業在發展中表現出兩個好勢頭。”她這樣告訴我。
“一是青少年工作的外部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從黨中央到全社會,從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到社會各界人士,都對青少年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和親切的關懷。江澤民總書記曾多次與共青團干部和青年們進行面對面的親切交談。從“五四”報告到中南海與北大同學座談,從親筆給蒙古族大學生回信到青、學聯會和少代會上聽取青年、學生、輔導員代表的心聲,總書記身體力行,關心青少年的成長,這極大鼓舞和教育著我們廣大共青團干部,激發了大家獻身共青團事業的光榮感和責任感,加上中共中央12號文件的貫徹,推動并深深地影響著各級黨的領導自覺重視和關心青少年工作。1990年有個別具一格的開頭,全國許多省份的第一個省委常委會研究的是如何加強對青少年工作的領導,還有的省委專門召開地市縣委書記會,研究青年工作。新的開頭帶來新的氣象:一些多年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許多有關共青團建設的政策和措施得以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用廣大團干部共有的一種感受來形容這一切,就是一句話:青少年工作的春天到來了!
“第二個好勢頭表現在全團各條戰線全面活躍。
“——思想教育別具特色。學雷鋒活動不僅搞了個‘開門紅,而且貫穿全年,尤其與迎亞運相結合,可謂高潮迭起;學賴寧從四川蔓延到全國,做賴寧式的少年成為少先隊員們的崇高志向;學先進以‘奮斗者的足跡報告團為龍頭,帶動了各行各業、各條戰線,蔚然成風氣。
“——全團緊緊圍繞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做貢獻這根主線,盡心盡力,成果顯著。青工戰線4個行業9個工種百萬青工參加的技術大賽,一出效益,一出人材,是培養工人階級新一代的具體嘗試。青農戰線科技興農活動紅紅火火;脫貧致富小開發、青年星火帶頭人實實在在,行之有效;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造福后代、青史留名的青年工程——黃河防護林,沿黃各級團組織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用青春血汗在7年的時間里修筑起這座寬5公里、全長3000公里、總面積30000平方公里的‘綠色長城,使沿岸7個省區的森林覆蓋率由過去8%提高到24%,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創造性的奇跡。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顯現出新的特點。今年暑期大學生兵分兩路,一路革命老區,一路改革開放前沿地區,活生生的社會實踐課堂,使大學生們認清了立國之本與強國之路的關系,加深了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增強了信心和凝聚力。大學生們面對實際,開始認真的反思,校園里出現了‘學馬列熱,‘尋找毛澤東熱的現象,令人欣喜。
“——團的改革和自身建設方面也有新的進展,注重改進工作作風,今年第一季度,團中央書記們全部下到基層,跑了18個省,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工作的指導性。
“還有許許多多的工作,比如以上屆青聯為標志的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各民族、各階層和港澳地區的青年愛國統一戰線工作,比如青少年立法工作,比如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工作,比如……還有……”
女書記侃侃而談,如數家珍,情緒十分興奮。我發現,這是一個酷愛自己的事業并為之而努力奉獻的人才會有的興奮和激動,我被她的情緒深深感染并感動著。
“明年團的工作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抓?”我問。
“明年是建黨70周年,又是八五計劃第一年,要干的工作很多。最近團中央正在征求和匯總各地意見,準備在年底召開的團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上充分醞釀、討論,確定明年的工作任務。目前還很難全面闡述。”她說,“我只能簡要地談談下面正在醞釀的一些想法。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1991年應以黨的十三屆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這是我們各項工作的根本所在。繼續抓好生動的思想教育、誠實的勞動創造和廣泛的社會監督三項重點工作,并結合形勢發展,注入新的內容,使之在新的水平上加以深化和發展,以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在明年工作的深化和發展上,大家的意見比較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即思想教育育新人、八五計劃建功業、狠抓基層辦實事、打好基礎建制度等方面要有新的進展。
“思想教育育新人,明年將大有文章可作。1991年將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是我們黨建黨70周年,這一年是辛亥革命80周年,這一年是太平天國180周年。順著這些紀念日去思考,這就構成了一部生動的中國近代史。我們可以對歷史與現實的回顧和總結,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和思考,圍繞‘熱愛中國共產黨,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主題,爭取在理想信念教育上逐步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增強團員青年跟著黨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要進一步圍繞培育四有青年的主題,深入開展學雷鋒學先進活動。思想教育如何根據不同對象、不同層次做到方法對路,收到實效,將是我們1991年思想工作需認真研究的問題。現在很需要一批過得硬的典型。”
講到八五計劃建功業,女書記的神情與語氣中多了一份堅定和剛毅。
“明年將是第八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這是為21世紀打基礎的一年,這是推進現代化事業十分關鍵的一年,這是經濟建設和深化改革任務繁重的一年。很多地方談到我們共青團組織在新的一年里必須牢牢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我們的各項工作和活動都要服從于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的大局。一方面要圍繞著推動經濟建設,深化建功立業活動,通過各類競賽和創優達標活動,在提高經濟效益和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青工素質,帶好這支隊伍,在培養新一代的工人階級上下功夫。各級團組織要在抓好‘兩個效益上動腦筋,既要出經濟效益,又要出人才效益。要在調動‘兩性上想辦法,一個是積極性,一個是創造性,要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軟件過硬。這是我們應有的意識和思路。要深化農村改革的成果,發揮農村青年的知識優勢,引導他們在科技興農中大顯身手。”
她說道:“我希望我們各級團的領導思考問題的起點能站得高一些,觀察問題的眼光能放得遠一些。應該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是很艱巨的事業,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似乎進入到這樣一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無所作為的悲觀的論點是不對的,急于求成的速勝的觀點也是不對的。我們既要有一種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不能等待,不能停步,又要腳踏實地付出韌性的努力。90年代關系到21世紀的前景,不同尋常,中國不能失去這個機會。而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從某種意義上講,取決于這一代青少年的努力,因為當代青少年是跨世紀人,他們是今天,也是未來。
“在狠抓基層辦實事,打好基礎建制度這兩個方面,很多同志認為,明年的重點仍是要繼續堅決貫徹中共中央(89)12號文件,建立健全有關的制度和政策,進一步優化團的工作的外部環境,同時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團的改革與建設,下決心克服一些地方存在的作風不夠扎實和基礎建設薄弱的問題,這是關系到我們團的自身建設、團的形象、團的威信的關鍵環節。我們的威信來自于基層,來自于青年之中,我們仍要堅持面向基層,深入基層,通過制度、政策配套等基礎工作的加強,來保證領導機關和基層、和青年的密切聯系,使我們的組織更加富有戰斗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
“有一點需要十分清醒,當代青年正值三個關鍵時期。一個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基的關鍵時期;一個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創的70年的宏偉事業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一個是人生成長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我們共青團組織就是要站在這三個關鍵時期的匯交點上,來完成我們的職責和使命。任務是艱巨的,也是光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