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抓養豬,似乎不大對路,可河北各級農村團組織卻看準了這件利國利民利團的實事。
他們堅持連續幾年努力抓好國家重點星火項目——速效養豬法的推廣應用,在60多個試點縣建立示范戶8400多個,培訓青年18萬多人次,經濟效益1000多萬元,不僅使廣大青年運用科技知識走上致富道路,而且擴大了共青團的影響,增強了團的吸引力,可謂一著棋對全盤活。
許汝棣是武強縣團委書記。他為學習速效養豬技術三赴省會。回村后便跑鄉串戶奔忙起來,確定示范戶,舉辦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他又組織成立了“青年養豬基金會”,帶頭捐資150元,在他的帶領下,各級團干部和專業戶紛紛掏腰包,很快集資5000多元,幫助400多名青年購進了仔豬。為解決技術方面的問題,他經常深入到村,開展技術咨詢,先后跑遍了全縣14個鄉鎮、150多個村莊,與一大批養豬青年建立了長期聯系,幫助他們走上致富之路。
團安國縣委書記楊耀增和團縣委一班人一起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從1987年起開始推廣速效養豬新技術。他們先后舉辦了各種類型的培訓班197期,培訓青年1.5萬人次,印發速效養豬知識手冊1萬冊,提供“復合飼料添加劑”和“速育精”8.8噸。現在這個縣已有近2萬多戶、4.5萬多頭豬采用了新技術喂養,增加收入200萬元,而安國團縣委也由此名聲大振。
景縣兆留智鄉團委書記路廣勇當上“青年官”后,常為青年工作難做而發愁。當他參加了團省委召開的推廣快速養豬法現場會后大受啟發,一回鄉便有板有眼地搞起來。他一抓青年示范戶,二抓系統化服務,三抓優良化品種,四抓新技術的宣傳……不知不覺中,隨著養豬事業的發展,圍繞在團組織周圍的青年也越來越多了。很多青年紛紛遞交了入團申請書,主動踴躍地參加團的各項活動,還為鄉里修了一條二里長的青年路。
最近團中央在河北召開了北方13省市推廣速效養豬新技術現場會。團組織成了這里養豬事業赫赫有名的“紅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