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生茂
1989年6月初,湖南攸縣槚山鄉的公路被洪水沖垮,公路底層的過水涵洞倒塌,該鄉燈籠村90多畝稻田斷了水源,面臨干旱的威脅。
村里組織人馬搶修涵洞。
燈籠村的青年董和平,也參加了涵洞的搶修工程。6月13日,施工人員在公路中挖開兩米多深的坑,將填滿涵洞的土一點點清除。因工地狹窄,施工者輪班干活。下午,輪到一位50多歲的老農上班,董和平見天氣不好,活又重,年歲大的難以承受,便主動提出代班。清基即將完畢的時候,公路上突然有人大嚷:“塌方了,快走開!”董和平仰頭一看,只見一塊兩米多厚的大土方正往下崩塌。本來,董和平并不在塌方下面,但他看見大土塊正向蔡建中壓下來時,卻不顧自己的安危,迅速向前跨了幾步,一把將蔡推開。蔡建中脫險了,董和平的身子被塌方壓住,他休克了。
蔡建中等人將他送到縣人民醫院,這時已是深夜2點了,醫生對董和平進行了初步診斷:胯骨碎裂,膀胱挫傷,直腸穿孔。
董和平生命危險。蔡建中等護送人員心急如焚,請求醫院搶救治療。醫生說:住院治療可以,不過得先交8000元押金。護送人員向醫生說明:因急于送人來院,來不及帶錢,但村支書正在村里籌款。醫生無動于衷。蔡建中等又急切地懇求醫生:董和平是為搶救別人而受傷,請趕快搶救他的生命。醫生卻說:醫院沒有救人者就可以先醫治后交錢的規定。
董和平命若懸絲,負責護送的村民無計可施。他們只好按捺住內心的憤怒,繼續哀求醫生。就這樣僵持到天快要亮了,他們突然想起曾在鄉里蹲點的縣法院院長朱衛奇。朱衛奇聞訊后,立即趕到醫院,看到董和平奄奄一息的樣子,一陣難過,他以法院的名義擔保了董和平的醫藥費。至此,院方才同意接受董和平住院治療。
董和平入院了,可他的醫藥費確確實實成了大問題。他是個農民,醫藥費的籌集,就只能落到村黨支書歐志凱的肩上。歐志凱知道,董和平為搶修工程救人受傷,村里有責任為他治傷。但村委會沒有錢,他只好發動村民捐款,黨團員帶頭,村民們踴躍募捐,200多戶人家捐了1050元,這是籌到的第一筆錢。歐志凱又找到鄉政府,鄉政府說沒有這個開支項目,但經過反復研究,還是從民政資金和基地資金中分兩次給了600元。縣民政局經過一番了解,證實董和平確實是見義勇為,救人受傷,答應資助1000元。可這1000元是指標,找到槚山鄉財政支付,因鄉里財政空虛,雖認了帳,卻拿不出錢,只能寫在帳簿上。歐志凱找到鄉信用社貸款,他們只同意貸2000元。
這位盡心盡力的黨支部書記,能用的辦法都用了,可是錢仍然不夠,他拿出了家里僅有的500元錢。董和平的家境本來就困難,妻子為了給丈夫治病,咬牙賣掉了家中唯一值錢的一頭豬,得了300元,親戚伸出援助之手,籌集了幾百元錢。
董和平的醫藥費,動用了一切能夠動用的社會力量,錢一筆一筆地交到了醫院。
轉眼過去了幾個月,到8月中旬,董和平在醫院花掉的醫藥費達5300元,經過手術,傷雖逐漸好轉,但是身體損壞的功能并未完全恢復,腹部仍然疼痛,大小便十分困難。醫生認為,不施行第二次手術,還不能脫離危險。可是沒有錢了,董和平只好出院回到家里。現在,病痛時時襲擊著董和平,每解一次小便,就要折騰痛苦15分鐘。他向村領導提出施行第二次手術的要求。可是再也籌不到錢了。
董和平本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如今,他做不得事了,生活的艱辛困苦可想而知。他躺在床上,時時怔怔地發呆,不知道今后的日子怎樣度過……
一個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青年農民,結果卻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困境。醫院沒有舍己救人者可以先醫治后交錢的規定;鄉財政沒有開支這筆醫藥費的項目;貧窮的村委會無力承擔這意外的經濟負擔……怎么辦呢?我們呼吁有關部門應制定相應的法規,以保障見義勇為、舍己救人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