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群的信真讓人感慨。現在有不少人動不動就嚷著要當主人,可實際上有幾個夠格的?
我是一家國營服裝廠的業務員。我覺得現在的職工尤其是青年職工名為“主人”,其實根本不具備主人的素質。就拿我們廠來說,這兩年生產不景氣,頭頭腦腦急得團團轉,我這個業務員也快跑斷了腿。可那些“主人”呢,照樣過得舒舒服服,每天混幾個小時,誰也不為企業的出路操心。今年我們廠接了日本客商一批來料加工的活,工人不珍惜這個機會,照樣能混就混。結果,人家外商嫌質量不合要求,提出退貨,鬧得廠長差點上了吊。
伊群在信里說了一大堆“困惑”,說來說去,無非是嫌企業領導拿的獎金多,工人拿的少。現在許多青年職工心目中的“主人”,說穿了就是要多撈實惠,少擔風險,似乎主人的權利就是參與分配,像分獎金、分房等都要他們說了算,否則就體現不出主人翁的地位,就“困惑”。至于加強管理、提高技術水平,對不起,“主人”不操這個心。前幾年我們廠想成立QC小組,可青年人沒幾個感興趣的,說什么“又不給獎金,參加那個干嗎?”退一步說,真讓這些“主人”參與分配,也搞不好。前年我們廠想通過職代會民主評議年終獎分配方法,結果車間和車間爭,班組和班組鬧,個人和個人吵,攪了個烏煙瘴氣。
照我看,討論什么是真正的主人翁、怎樣發揮主人翁作用意義不大。素質就在這兒擺著,討論明白了又有什么用呢?
河北單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