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革
近年來,在城鄉各地的街頭巷尾,尤其是路旁的電線桿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十分誘人的治病招貼,什么“祖傳秘方”、“五代名醫”,什么“專治腫瘤”、“陽痿克星”等等,令人眼花繚亂。據說,這些招貼不僅有人看、有人傳,而且,“名醫”們還頗有市場。個中堪真堪假?此況堪喜堪恍?實有必要搞搞清楚。最近,記者根據讀者反映,先行對N市近郊的一位赫赫有名的男性病“專家”進行了多方調查,其結果不無啟迪,很值得人們深思……欣慰的是,這位靠著電線桿招貼起家,地道的江湖庸醫已于年初被當地衛生行政、公安、工商、稅務等部門聯合查封了。
男性病“專家”其人其事
N市,歷史名城,素來物寶天華、人文薈萃。殊不知,80年代初還出了位名震一時的男性病“專家”——措××。據稱,此人身懷絕技,專治男性不育癥,療效可達96%。這一成績著實讓病家欣喜若狂、專家“驚嘆不已”。果真如此嗎?請看:
何許人也——
潘××,男性,其貌不揚,由于車禍還缺了一條腿。據查實:潘某系河南省××縣人,長期在外游蕩,當鄉里人聽說他在N市“行醫”,還成了“名醫”后,都大吃一驚,轉而戲稱其為“弄家”、“噴湖”(河南土話吹牛皮的意思)。不可否認,潘某人的腦筋是活絡的,他認定男性不育癥可以作文章。因為他知道,這類疾病的患者大多既羞于啟齒、不愿去醫院,又迫切希望得治,且臨床上尚無特效療法。于是,潘某從河南來到N市,搖身一變,成了懸壺郎中。這是1980年初的事。為了“打開”局面,“贏得”市場,他不惜血本,多次雇用社會閑散人員為其夜間張貼治病廣告,貼一張付1元。雖說潘某沒有系統學過醫,但瞎貓碰上死耗子,僥幸治好了幾個病人,再加上他的種種騙術,便漸漸“走紅”起來,于是,潘某也就以專治男性不育癥的“名醫”自居了。
騙術曝光——
大凡騙子終歸有些騙術,潘某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他充分利用了某些病人病急亂投醫,求子心切、在所不惜的特殊心態,又巧妙順乎了一般百姓對“秘方”、“驗方”、“名醫”的迷信和信賴,掛牌專治國人諱莫如深的男性病,這就使得其騙術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和一定的隱蔽性。下面將其主要騙術予以披露:
自詡師承御醫,騙取病人信任
潘某常常自稱,自己是七代祖傳名醫,自己的醫術是師承一個曾在宮廷中當御醫的曾祖父。一篇通訊就這樣介紹潘某:“……僅此一點就使得他手中自上代流傳下來的那帖單方令人篤信不疑了,連皇帝老兒也靠這帖單方,其壯陽補氣的功能顯而易見。”其實,這只是潘某蓄意杜撰的一則彌天大謊。據查,潘某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極守本份的莊稼人。日前,記者親眼見到潘某出生地衛生局出具的公函:“自潘××此代起,以上祖輩皆無行醫史,故潘××七代祖傳及宮廷御醫之說法,查無此事。”白紙黑字,一清二楚。
欺世盜名,為己貼金潘某明白欲使自己立足穩定,就必須造點輿論,作點宣傳,在這一方面,潘某是深得要領的。他以花言巧語、動人的故事一次次騙過來訪者,隨著有關報道的不斷面世,又為他的更大騙局提供了博引旁征的素材,這就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后來,連潘某本人也深感不知所措了。據不完全統計,潘某的“事跡”先后被中央、省、市16家新聞單位競相報道,還在全國23家省級以上報刊上刊登虛假廣告。一時間,全國各地患者趨之若騖。許多人是夫妻雙雙,手持報刊,千里迢迢,找來N市的。潘某還常常自我標榜:時有不計錢財、及時行善的“義舉”。他向記者訴說:“××省有幾位病人來診是分文未取,欠下3000多元。”記者馬上追問幾位患者的姓名和地址,潘某卻搪塞:“我忘了,那是84年的事了。”對于這個數字的債主,潘某竟如此“健忘”,實在讓人難以置信。
以次貨充良藥,漫天要價10年前的潘某還是個身有殘疾、身無分文,依靠民政救濟的單身漢,可時至查封前,潘某卻成了一位腰纏萬貫、有家有小、安得廣廈的“名醫”了,真可謂“經營有方”、變化巨大!當記者向潘某指出他的藥品漫天要價時,他竟大言不慚地說:“我的藥方包括了許多名貴藥材,全國我的價格是最低的,只能低到這個限度,不能再低了。”記者在潘的診所里見到許多所謂的“名貴藥材”隨地堆放、管理混亂,骯臟不堪,于是請潘某作一解釋,潘某竟振振有詞:“最臟的中草藥最管用。”據查,潘某的一包藥面要價100多元,一個療程吃10包藥,就要i000多元,令人咋舌。對此,潘某也不得不承認:藥面價格未經物價部門核定。家住N市老菜市街道的一位患者向記者訴說:“我婚后4年無子,經省人民醫院檢查,診斷為弱精癥。看了報紙上的廣告后,便去找潘x×,第一次看病,他給了我一袋灰不溜秋的藥面,收我340元,等于收了我們夫婦一個月的工資。服了藥就惡心想吐,硬著頭皮服了10個月,共花去13 70元醫藥費,可一點效果也沒有。潘××真是個兜售假藥的大騙子!”由此可見一般,9年半時間里,潘某不知道坑害了多少無辜的病人!也不知道究竟賺了多少昧心錢!
簽定治病合同,引誘患者上當
簽定所謂合同姑且算作潘某的“創舉”吧。對此,潘某十分得意,津津樂道,有關報道對這一于民有利的作法也大加贊揚。據說,所有患者都可以簽訂合同,治療無效時退回全部費用。潘某就此對記者慷慨陳詞:“在××市,在全國,沒有一家大小醫院、沒有一個人這樣做,如有一人敢做,我姓潘的就拜在他的腳下!”可是,在潘的診所里,記者并未見到1份像樣的合同。為此,我們同當地公證處取得了聯系,公證處作出答復:9年間,大約公證過10次吧。潘某自稱看過兩、三萬患者,但只簽了10份合同,可見,潘某同病人簽合同一說只是遮人眼目、虛晃一槍。s市某航運公司吳某,患有無精癥。1988年10月,他從一家雜志上看到潘的廣告,其中簽約退款一條太吸引人了,于是開始和潘通信詢診,潘一再要吳某匯錢買藥,并不提簽約一事,吳某先后匯去700元錢,服了5個月的藥面子,結果在當地醫院化驗,完全無效!天真的吳某便給潘某寄去化驗單,向其索要退款。1990年1月13日,吳某終于收到潘的回信——一紙“說明”:“只有簽了合同,經法律公證,才能退回所收費用。”吳某幡然醒悟,他在投訴信中憤憤地寫道:“為什么他讓我匯款時只字不提合同事宜,而在我治療無效、向他索要匯款時,卻寄來這張‘說明,這分明是在愚弄、欺騙患者!”
專家評說——
該省人民醫院泌尿科,主治男性不育癥的一位副主任醫師說:“我的病人中約有二分之一在潘××處就診過,因此早聞播某大名。病人
總結了三句話,一是花了錢,二是吃了苦,三是受了騙。有一運輸公司的駕駛員在潘處看了1年多,最后不但沒治好,把身體都吃壞了。”
該省中醫學會男性病學會主任委員說:“中醫治療男性不育癥,還·是80年代的事,起步是比較遲的。所以聽說潘××的醫術系祖傳,感覺很奇怪。由于歷史的原因,歷來男尊女卑,故凡是不育的,都是從女方找原因,治療也都是從女方去考慮。潘××說是祖傳的,內行人一聽就知道是騙人!中醫的精髓是辨證論治,可他呢,據很多病人講,他的藥是現成的,裝在麻袋里丟在地上,人人一樣,這不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精神。”
中華醫學會N市男性學會的一位副主任委員說:“我們已經進入九十年代了,更要講究科學。潘××在他的廣告里稱,治愈率可達95%,而又沒有任何資料,這是在和科學開玩笑。是可忍孰不可忍!”
至此,可以說,潘某的問題已經真相大白了。庸醫成不了良醫,騙局終將被戳穿!這就是歷史的必然!
幾點感想
一、潘某長期無證行醫,直到1990年4月方在某縣領取了執照,卻又涂改證件,易地開業;他的收費標準未經物價部門審核,隨意開價,坑害病人;未經藥政部門批準,私自違法制劑;他還繞過衛生行政、工商部門的監督,大肆在全國各地報刊上刊登虛假廣告;這一切幾乎暢行無阻。顯而易見,我們的醫政、藥政、物價、工商、稅務等方面的管理確實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至少是有空可鉆。當然,潘某也被罰。過款,也被遣送過回老家,然而幾落又幾起。故,管而不嚴,等于沒管;抓而不緊,等于沒抓。
二、潘某之所以能夠頻頻得手,除了他本身的欺騙性以外,同一些報刊不切實際的夸大宣傳不無關系。這件事無疑給我們的宣傳工作者上了極其生動的一課:堅持新聞宣傳的真實性是何等的重要和必要{我們手中的筆可以向社會傳遞有益的信息,造福人民;也可能被騙子的花言巧語所蒙蔽,被他們利用!這教訓,難道不值得我們牢牢記取嗎?
三、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重視了。病急投醫,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人民群眾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然而也應該看到,由于科技水平發展的限制,臨床上畢竟還存在著不少疑難雜癥,有些疾病如腫瘤、某些皮膚病、癲癇等,依然沒有特效療法;男性疾病在治療上也是十分棘手的。要百分之百地治好這些疾病,一方面依賴于醫學科技的進步,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個過程。對此,作為患者及家屬應有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思想準備。發現了毛病應盡速去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千萬不要偏聽偏信,專找聲稱“包醫百病”的游醫。事實上,許多在潘某處就診無效,進而轉入正規醫院治療的患者,在花錢費時不多的情況下,就治好了病。臨床表明:許多疾病的治療都強調時機!求醫心切的患者們,千萬不可因為亂投醫而貽誤之!
四、潘某掛牌9年余,竟引來全國各地數萬名“慷慨解囊”的患者。這說明:第一,患者眾多;第二,求治心切;第三,正規醫院的專科門診少。這也是對我國男性病臨床研究與治療的一種呼喚!一種渴望!
五、潘某年僅32歲,卻錢迷心竅,騙人坑人,成了商品經濟的峰回浪巔中泛起的沉渣,令人痛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加強對人的思想教育和行為引導的重要性。
六、一個潘某終于被識破了,然而,社會上魚龍混雜的情況還肯定難免,因此,我們的有關部門既要依法取締類似潘某,尚在行騙坑人的江湖庸醫,游醫,還要切實采取綜合措施,包括加強對個體行醫者的管理、指導、監督和檢查,嚴防出現潘某第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