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公社
當家長們得知自己的孩子患了膽石癥時,一定會感到十分驚訝:“這不可能吧?從沒聽說過小孩也會得這種病。”本文將使你們對小兒膽石癥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小兒膽石癥包括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過去由于醫療條件和檢查儀器的限制,許多患兒長時間被誤診為“膽道蛔蟲癥”“肝炎”“胃炎”“消化不良”等,表面看來發病率較低。近年來,隨著B超的普及應用,膽石癥患兒都能得到度時、正確的診斷,甚至一些隱匿性膽石癥(即無癥狀的膽石癥)也得到了發現,因此,實際發病率明顯增高,各年齡組小兒幾乎都有患者。
從我院收治的20313例膽石癥病人統計,男女比例差別縮小,消瘦患者亦不少見,最大的特點是結石病人“年輕化”“兒童化”。其中12歲以下患兒367人,年齡最小的只有3歲。
對于膽石癥的發病原因,目前認為,成年人與膽汁成分的改變有關,而小兒則以寄生蟲感染和慢性溶血為主。我國,許多地方衛生條件較差,尤其是農村更為明顯,致使相當一部分小兒都患有腸蛔蟲癥。腸道里的蛔蟲鉆進膽道或膽囊石,蛔蟲的蟲卵和死亡的蟲體有致石作用,可成為結石的核心。繼之,細菌、脫落的上皮細胞、膽紅素等都可圍繞這個核心沉淀下來,形成結石。此外,有慢性溶血性貧血的兒童,由于溶血,可引起膽汁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導致這種非水溶性的復合物沉淀,形成純膽紅素結石。還有一些原因,如先天性膽道畸形,因其它疾病做過膽道手術導致膽道狹窄,高熱后脫水使膽汁變濃、成分改變,膽汁中膽固醇濃度增加,代謝障礙等,都可導致結石形成。
小兒膽石可發生在膽囊、膽總管、肝內膽管的某一部位,也可以多個部位同時存在。其形態多樣,數目不等,呈顆粒或泥沙樣。患病后可有以下癥狀:
①膽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和后背部,個別有左上腹痛。左右肝內膽管結石者疼痛可放射到兩側肩胛骨下方。疼痛多在飽餐后引起,尤其是吃油膩食物后更易發作。疼痛的同時伴有惡心、嘔吐、大汗淋漓。疼痛呈陣發性,時間不一,短者幾分鐘,長者數小時,發作過后和常人一樣。
②消化不良癥狀如腹部脹氣、燒心、厭食,尤其是不喜歡吃油性大的食物,如油條、葷菜等。
③當結石堵塞膽愛管或膽道時,患兒鞏膜(俗話叫白眼珠)可見、皮膚發黃、尿液深黃,大便顏色變淺,皮膚瘙癢。
④寒顫、發熱當合并感染時,可出現發冷發熱,甚至高熱(體溫39~41°)和中毒性休克,如脈搏快、血壓下降、呼吸急促等。也有一小部分患兒始終無癥狀,屬于隱匿性膽石癥,有些是在做腹部其它檢查時無意之中發現的,還有些是做剖腹術時被發現的。
患有膽石癥的兒童,上述癥狀不一定都具備,可能只有某些癥狀,如果以消化不良癥狀為主要表現時,一般不易確診,因為消化系統的其它疾病也有這些表現,當過于肥胖和患過慢性溶血及腸蛔蟲癥的孩子有上述癥狀時,家長應及時帶秧子到醫院去檢查,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診為膽石癥的兒童,一旦出現膽絞痛、黃疸、發冷發熱,多表示病情急劇,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不可耽誤。
對膽石癥的診斷,B起以其眾多的優點被列為首選。這種檢查方便、安全,惠兒無任何痛苦,可以立即得到檢查結果,而且準確率高,可達95~98%。
膽絞痛發作時,常給惠兒造成難以忍受的痛苦,有條件的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但有的地方離醫院較遠,而膽絞痛又多半是夜間發作,做父母的常心急如焚,一時不知所措,這里告訴你們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可解除或緩解疼痛的發作,減少病兒的痛苦。具體做法是:讓患兒取坐位,雙側肩自然下垂,家長站在患兒的背后,用右手的拇指指腹壓迫惠兒的右側肩胛下角處,待患兒出現酸脹感覺后,再繼續壓迫1~3分鐘,同時再加局部按摩,直到疼痛緩解。
兒童患了膽石癥,一般應先采取保守治療。因為手術對人體畢竟會造成創傷,切除膽囊對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影響,年齡過小的兒童還不能耐受手術,有些患者切除脾囊石后不久,一部分人肝內膽管足會重新生長結石,無法再行手術。非手術治療膽石癥的方法很,可以服用一些成藥,如利膽排石片、膽石通、利膽醇等,也可服用中藥排石湯。我院近年來采用多種中草藥配制而成的“消石散”,對兩萬多例膽石癥(其中小兒患者367人)進行治療,療效較好。此外,還可采用膽石治療儀、體外碎石機、壓耳療法、溶石療法等進行治療。究竟采用哪種方法治療好,要到醫院聽取醫生的意見,切不可“病急亂投醫、癰急亂服藥”。
小兒結石多為膽色素結石,這種結石與膽道蛔蟲感染有密切關系,而膽道蛔蟲又來自腸道里的蛔蟲。所以,要預防膽道結石,首先要消滅腸遭蛔蟲。家長要教育孩子講究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詵手的良好習慣,不吃生冷和不干凈的瓜果、蔬菜和食物,發現有膽道蛔蟲病應及時、徹底地驅蟲治療。倡導孩子積極鍛煉身體,多活動,少靜坐。在飲食方面,注意粗細糧搭配、葷索搭配,少吃油膩性食物(如肥肉、豬蹄、油煎雞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