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輝
六月下旬的一個晚上,一位老農背一只舊背簍,簍里裝著一個小女孩。她頭擱簍沿上,病奄奄地趴著,蒼白的臉上,一對大眼睛呆呆地瞅著我。(見圖1)
“我孫女兒,3歲多了。”老農憂戚地說,“5月8日,在她外婆家跌了一跤,右腳不能動了,4天后就周身軟得像坨稀泥。醫生們都說是小兒麻痹后遺癥,他們醫不好。”
我曾治愈此疾者多人,于是我答應為這小女孩治病。
我隔天一次,醫了20次,小女孩能拿輕物件,腰能坐直,能扶著板凳慢慢走路;醫50次后,能坐著端碗吃飯,能獨自走路40米長。經過55次治療,小女孩終于痊愈了(見圖5)。在治療過程中,不吃藥,不打針,不脫衣,不寬裳,當然不用滑石粉。
我20多年治兒癱58例,其低燒致癱者3l例,高燒致癱者27例。我的治療方法是:
首先,讓患兒俯臥。在第l胸椎至第5腰椎,每椎旁約:分一穴,共17對穴,進行點揉3次(如圖2),以通利關節,調理臟腑。接著,用大指指腹,在膝窩橫紋中央,按壓委中穴3次,以達到清熱散邪、疏筋利節的作用。
其后,讓患兒仰臥,在中脘、建里、下脘三穴處,用右手掌面或四指指腹按揉,順、反時針各3次(如圖3),使之調理腸胃,行氣活血,和中理氣,消積化滯,開胃口,增食欲,添飯量,強體質。
再其后,讓患兒正坐。在頭頂正中,前發際邊與枕骨粗隆之問凹陷中,用左手或右手大指尖,將百會穴點、掐3次。資以清頭散風,開竅醒神,回陽固脫。再在左右兩個肩關節上的巨骨穴,進行點、揉3次,以起散瘀通絡的作用。
在點、揉、掐、按,壓之余,仰臥時,可作下肢的被動活動(如圖4);正坐時,可作上肢的被動活動。
我從這50多例的治療中得到啟迪,就是:有針對性地對穴位點、揉、掐、按、壓,以疏筋活絡,解除神經麻痹,對恢復神經感知,起應有的作用;有目的地被動活動,矯形軟堅,讓硬化關節正常發育,以達到圓滿的醫療效果。
此法簡單易行,效果也佳,城鎮農村可用,又決無副作用,遂命筆成文,望對此法有興趣的同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