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華
自從本世紀50年代DNA雙螺旋發現人之一克瑞科(Crick)提出了從DNA到蛋白質的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之后,分子生物學就宣告誕生了。在此基礎上,70年代又發展起一門新型技術——基因工程,人們利用這一技術可擴增DNA、探測某些基因、制造生物新品種和生產蛋白質等。這一技術的興起,給醫學發展帶來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為世人矚目。但是,由于基因工程技術關系到生物遺傳性質的改變,特別是關系到人類的健康、生存和遺傳性質等重大問題,因而基因工程技術若使用不當則會對人類造成巨大的潛在威脅。
一、基因工程技術給醫學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從80年代起,一些科技發達國家已能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工廠里大量生產某些蛋白質產品,如多種疫苗、胰島素、凝血因子、干擾素和表皮生長因子等,免去了許多復雜費時和代價昂貴的生化分離,為醫學科研、臨床治療提供了方便。如制藥行業,人們可將幾種細菌的不同基因插入同一質粒,引入某種細菌以建立新的菌種,使抗生素的大規模生產得以簡化,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藥物成本。
基因診斷是這一技術應用于臨床的一個重要方向。目前,人們除了用于診斷遺傳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外,還可用于區別良性細胞和惡性細胞以及法醫學上的破案,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果,同時也更新了一些概念,如對細菌感染的診斷,哪怕只有2個細菌的特異性基因片段,也可很快、很容易地擴增到上百萬個,不需要再進行費時費力的細菌培養;而對于病毒感染的特殊價值則在于它能直接檢出病毒存在,而無需檢測其抗體,這就為早期病因學診斷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另外,由于采用了這一技術使人們對腫瘤的起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即人類腫瘤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基因異常所致,因而人類腫瘤也可看作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還將促進人們對所有未知疾病的探測,不久之后,醫生們將能告知:哪些人可能出現什么樣的疾病。同時也可利用胎兒性別探針來檢測胎兒性別,以防止一些與性別有關的遺傳性疾病的傳播。在法醫學上,利用“遺傳指紋法”來進行DNA圖譜分析,區別開不同個體的染色體,從而有助于法醫學上的破案。在美國,醫學家們利用遺傳工程的方法阻滯一些癌基因的作用,并采用基因轉移試驗方法治療癌癥并初獲成功,這不僅為治療惡性腫瘤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向人們展示了基因治療的廣闊前景。
二、基因工程技術使用不當對人類的潛在威脅。基因工程技術的研究成果,使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創造出符合人類需要的生物新品種,這就為人工制成各種不同的生命類型開辟了坦途。然而,依據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這一新技術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樣存在著兩面性,它既能為人類帶來巨大的利益,但若使用不當,也可給人類造成難以想象的災禍。假如具有某種特殊性質的雜交生物從實驗室泄逸到自然界,這種危害就變得咄咄逼人了。它可引起生物公害,破壞生態平衡。若具有抗藥性的新型耐藥菌株逃逸、擴散并感染人群,則很可能使作為主要醫療手段的抗生素治療變得遜色或完全失效而出現不堪設想的惡果。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對生物體(包括人類)進行DNA重組,可表現出設計者希望得到的遺傳新特性。設想,若將人類與某種動物的遺傳物質進行重組,培育出具有人和動物特性的遺傳個體,那么,這樣的生物個體究竟屬于人還是屬于其它動物?顯然帶來了重大的醫學倫理問題。
基因診斷的主要倫理學問題是遺傳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胎兒性別的產前診斷,這直接關系到對胎兒的留棄,這里既存在著醫學問題,又存在著頗為棘手的感情和社會問題。
從70年代起,西方科技發達國家圍繞著上述問題一直爭論不休,特別是在美國,這種爭論此起彼伏,從而使得一系列相應的物理防范和生物防范原則應運而生,并將基因工程的研究置于各級倫理委員會、福利健康委員會等的制衡之中。
總之,醫學基因工程是一門嶄新的高科技,它的問世使人類的醫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為讓醫學基因工程最終造福人類,就必須在研究和利用的過程中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