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業
智力,多少世紀以來就為人們所研究和爭論,至今依舊。
一、智力位于何處?開始,古人認為:智力位于心臟之中。隨后,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又斷言:“智力位于腦中央的松果體內。”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類搞清了腦的結構和功能,才認識到原來智力位于大腦中的額葉和顳葉!額葉是主管創造、感情和欲望的中樞;顳葉是主管記憶、語言和判斷的中樞。如切除大腦額葉或顳葉,人就變成無情無欲的“白癡”。
二、智力與何有關?有說“智力與腦的大小成正比”,可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腦容量卻和普通人相同;盡管象和鯨魚的腦是人腦的2~3倍,但是象和鯨魚遠遠沒有人聰明。“腦的皺折越多,智力就越強”嗎?海豚的腦皺折比人多2倍,結果還是人最聰明。是不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遺傳決定一切?印度曾有兩個少女“狼孩”由于幼年和狼群相處,因此只有狼舔食、爬行的習性,而無人的語言、站立的本能。說明單靠遺傳也不行。“智商高一定能成為天才?”不見得。自從法國心理學家阿福雷德·比內創造智力測量標準以來的80年中,就有200多種智力測驗問世,一段時期“智商”十分流行。實際上它僅限于判斷記憶能力,而不能評估其它各種能力。超過16歲智商就失去了意義,事實上不少智商高的兒童就沒有成為“天才”。那么,智力究竟與何有關?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智力與孕婦的情緒,健康(包括煙酒、病毒、藥物和放射物質中毒狀況),胎兒的營養、感染、產傷,以及遺傳、生化、心理、社會教育等眾多因素綜合作用有關。
三、怎樣增強智力?
1適時增補營養:經檢測,對腦起重要作用的營養成分除了氧氣和水外,主要是蛋白質、脂肪、葡萄糖、維生素和礦物質。由于動物腦、魚、禽蛋、肉、豆制品和新鮮菜果富含以上物質,所以是有益兒童智力的最佳食物。專家認為在嬰幼兒的頭4年內,如無足夠的營養和促使智力發育的環境,會使智力受損。
2提倡快樂教育:實驗發現孕婦情緒愉快,血中可增加有利于健康的化學物質;情緒憂愁燦產生有害于神經系統和其他組織的物質。專家還指出,由于兒童大腦中用于控制精力和好奇心的前葉組織在6~9歲時仍未成熟,這時讓兒童靜坐聽課會感到厭煩和費力。因此主張從胎兒起的全部成長過程,都應從興趣出發,在歡快的環境中施教。
3掌握記憶訣竅:首先對要記的詞句或外文凝望20秒,信息就可在腦中儲存,同時再發揮五官協同作用以加深印象,接著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中進行聯想、比喻和形象思維。最后定期復習。
4開發沉睡的腦:很多人直到老死,由于喜歡用一側腦,而使另一側腦始終處于沉睡狀態,實在可惜,因此應當開發它!屬于左腦型的人(即數學型,擅長語言、符號、文字、邏輯、分析等)應有意識興奮右腦,從而具備右腦型人的特長(音樂、繪畫、直觀、綜合和形象思維),以增長智力。
5音樂健腦:鑒于音樂可滋潤心靈,輕松情緒,1990年,3月日本開張的健腦館,就是播放索尼公司情緒放松音樂錄音來治療人的緊張情緒,恢復腦的功能。經研究發現:卡拉OK(自唱自娛伴奏錄音)唱歌比賽可興奮左腦,而聽西洋音樂(古典音樂、輕音樂等等)可興奮右腦。
6移植“聰明基因”:美國目前已著手破譯人體全部基因指令,并進行基因移植試驗,可望在不久的將來通過移植“聰明基因”來改變“弱智基因”,或消滅先天型等遺傳病變。
7設想“腦———機對話”:美國紐約大學教授早已能用測量神經活動磁場的方法,測繪人腦的全部神經活動,他們發現,當人們思考某個單詞時,大腦就出現特定的腦電波,提示人腦的思維活動可用電磁信號來表示。如把這類信號儲存在微型智力硅片中,通過微電極與人腦相聯,就可進行“腦-機對話”。設想一旦實現,意義極大,一方面可恢復癡呆病人的智力,修復精神病人腦電短路;另一方面可在靜息時輸入所需知識,將人的智力擴大千百萬倍,使傳說中的“朱洪武夢中通閱四庫全書”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