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偉
1992年10月15日,上海首次拍賣7家國營集體商業企業,浙江桐廬農民陳金義一連競拍下6家,在共和國歷史上開創了先例。
1992年12月8日,陳金義在滬買下的6家商店,成為其皇家實業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連鎖店,“金義”牌果奶、太空水、蒸餾水和礦泉水等系列產品挺進大上海。
1992年12月21日,于光遠、吳明瑜、董輔*、何偉等30多位有聲望的理論家匯聚北京新世紀飯店,參加以這位32歲的農民大亨名字命名的理論研討會,探討“陳金義現象”。
1993年1月5日,32歲的陳金義增選為浙江省政協委員,成為本屆最年輕的委員之一。有人評價說:這位“農民資本家”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認可。
“陳金義現象”的意義決不止于陳金義本身,而是有劃時代的意義。如今,“破土而出”的中國私營企業主正以集團軍的陣勢挺進中國市場經濟大舞臺。
A、海平面下 天下誰人識君
具有戲劇性的是,浙江省桐廬縣“新聞官”李改進得知陳金義競拍上海灘后,立即打開剪報本,只查得《杭州日報》表揚他拾金不昧的文章:
陳金義夜間出門散步,踩著一件軟東西,拾起一看,是一件全新的女式皮大衣,口袋中還有不少錢。陳金義費了很多周折,才打聽到這位女失主,乘出租車趕到了失主廠里,將皮大衣和錢款如數交還給她……桐廬人在陳金義出名前,只知道有這么一個樂于助人的好青年,更不知曉陳金義有多少錢。直到陳金義忽而有一天以皇家實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的名義到縣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縣里才知道在畢浦鄉方山村這個小莊子里居然“藏”著一位擁有固定資產數千萬元、注冊資金668萬元的“千萬富翁”!驚訝之后,人們最關心的是他那幾千萬元錢是怎樣來的。
最早是干油漆活,接著是賺蜂錢,買進賣出,二道販子,完成資本原始積累。他毫不掩飾地說。慢慢規模就搞大了。先是出資100萬元在杭州開辦了娃哈哈口服液加工廠,繼而在廣州開了兩個分廠,又在全國開設了數十個辦事處。目前,僅杭州果奶分廠的固家資產就超過了500萬元。他在深圳、杭州、上海購置了房地產;他是杭州娃哈哈美食城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大發起股東之一,并擁有100萬元的股份;去年初他在上海購買的4000股票認購證更是一筆“無價之寶”,有人估算,這4000張認購證給陳金義創造的財富是上海“楊百萬”的幾倍。除了自己的皇家實業有限公司外,他還創辦了浙江省老區建設開發總公司。
基于“不顯山、不露水”的古訓,多年來他“財不露白”,去年8月份以前還戴“紅帽子”——民政福利集體企業,跟全國數十萬的私營企業一樣,“秘密”地在“地下”發展。然而,作為崛起的私營企業家,他又不甘心“悄悄賺錢”,或者像“土財主”那樣做些修橋鋪路的善事。他始終把眼睛睜得大大的。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他覺得大干一場的時機到了……
B、浮出海面 挺進上海灘頭
拍賣在一連串“誰要”的發問過后,小槌“當”的一聲落下,宣布成交。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國營集體企業賣給私營老板,誰都明白這聲“當”的意義。
20.8萬元換回的是建筑面積僅15.1平方米的川南油醬店!
真格兒?
熱烈的掌聲中,浙江省皇家實業有限公司的代表從記者的包圍中擠到臺前,當場付清錢款。
接下來連續5分鐘,全部被“皇家”吃進,6家沿街店面總共112.8平方米,每平方米12863元。
當最后一家東寧油醬店拍賣時,“皇家”舉牌者接到陳金義指令:事不能做得太絕,放一家給別人吧!于是,“東寧”轉讓給了同是浙江同是私營業主的另一位競拍者。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遨游于市場大海里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私營企業艦隊,終于浮出海面,從上海灘堂而皇之地登陸了。
那么,145萬元究竟買到了什么?
有人說:“浙江老板擺出統吃架式,硬碰碰就是想跟阿拉爭面子、摜派頭!”也有人說:陳金義出風頭吃苦頭,如果不參加競拍,到上海買街面房可以便宜一半。
陳金義怎么想?他在接受采訪時說:
“促使我買下的直接原因,一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允許。這次拍賣是由上海市有關領導參與操辦的,經營權由公轉私,使6家店活起來,符合改革開放要求。二是本公司事業發展的需要。我們皇家實業有限公司遲早是要向上海這個市場制高點打的,上海市場介好打?現在一炮打響,那錢譬如做廣告,順便得到了6家店的永久性經營權,值得很。三是我們得知這次拍賣收入是捐給東亞運動會的,我們也作點貢獻嘛!”
競拍光有錢還不夠,還必須有全新的觀念和雄厚的人才實力。目前,有數百名中、高級科技人員在“皇家”擔任顧問或正式中層管理人員;2000多名員工中,有30多名是碩士生,管理層學歷大都是大專。除此而外,陳金義還有“革命加拼命”的口號。說改革就是革命,創業需要拼命。為了使買下的6家商店盡早開業,這位“千萬富翁”竟然手持工具爬上爬下,與員工一起裝修店面,進貨上貨。新聘的幾位上海小姐開始吃不消,牢騷滿腹說:“阿拉老板叫阿拉勿困覺。”但后來看到陳金義同樣的干通宵,也就認了。
農民大亨陳金義的崛起,一掃人們對私營老板“傻子瓜子”式的誤解。新一代私營業主決不是往日給人們留下的小打小鬧、見錢眼開、吃喝嫖賭的印象。雖然他們身上都有深深的歷史烙印,但誠如陳金義所言:上海灘6家國營店的競拍成功,讓我有了邁向更大市場的支點,中國私營經濟有了自己真正的舞臺。
C、骨牌效應
農村包圍城市
陳金義的脫穎而出,迅速在浙江在全國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已有20萬之眾的中國私營業主群體,開始行動了。
象山首次公開拍賣國有資產,石浦鎮橫峙村陳德初拋出83萬元買下了國營廠的設備。
溫州平陽安裝機械廠是戴“紅帽”的私營企業,個人股份占76.5%,前不久吃下該縣最大的國營廠,使虧損7~8年的“老大難”廠當月扭虧。
廣州一老板更是走在前列,要求花3000萬元買下他自己擔任法人的國營廠。
杭州、湖州等地市先后開辟私營企業開發區,并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