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子
幾年前,出國潮曾經風靡中國大地。誰曾想到,幾年之后的今天,一股回流風正從海外緩緩吹來,眼下雖不及出國潮那時的浩浩蕩蕩,卻也持續而執著。這些歸來的學子到底有多少?眼下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似乎也很難統計,因為這些人大都是自費留學者。但據從法國歸來的一些人介紹,他們那里回來的人接近1/3。而現今國內也隨處可見留學生歸來的身影,這已是實實在在的現實。他們帶著多姿多彩、千秋各異的目標,或坦坦然然,或感慨萬千地落回到生育他們的故土之上……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
當張瑜回到國內拍片時,當朱建華準備參加七運會、不幸受傷而一改初衷準備在國內經商時,當蓋克在北京拍《愛你沒商量》時,W小姐此時正踟躕于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街頭。她早先是一位酷愛藝術的女孩子,做過不少的明星夢??茧娪皩W院和戲劇學院均未中第,便一頭扎進了出國大軍的隊伍中。第一次站在悉尼歌劇院外,看著那像白帆一樣高高聳立的劇場外景時,她感動得熱淚盈眶,隨后便發誓要考上某大學的電影與電視藝術系??伤B英語都說不了幾句,只好先就讀一語言學校。沒上幾天,便發現她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已經不是語言不通,而是銀根吃緊。從國內帶去的上千美元已快花光,如果不去找工作掙錢,那就得睡到大街上去了。通過朋友介紹,W小姐找到了一份在酒店打掃衛生間的活兒,比在餐館洗盤子高出一倍的工錢,干不干?不干還有3個人在搶這份工呢!W小姐一咬牙,走進了廁所??腿诉M來后,她要給人家刷衣服、拿包,幫人家擰水龍頭、沖屎沖尿、擦馬桶,客人走時還得賠笑臉,說聲“拜拜”。一次,一位肥胖的老太太跑肚,還沒坐穩就拉了一地。臨走,那太太不好意思地留下了一筆可觀的小費,說了幾句抱歉的話??墒帐皻埦质荳小姐的事呀!W小姐心中有說不出的委屈。下班時間一到,她沖出酒店,跑回居處大哭了一場。她在上海有個很不錯的家,曾做過小資本家的外婆從小把她帶大,她連家里的馬桶都沒洗過,更何況給別人洗!當晚,她下決心辭了這份工,干脆去餐館洗盤子。洗盤子是很辛苦的,沒幾天她就受不了。好在有個北京來的同學說堪培拉那兒有家中餐館缺人,于是隨這位同學來到首都,一呆就是4年。4年中,W小姐總算過了英語關,可原來考大學當明星的那份夢想也已被繁重的打工活撕得粉碎。細膩光潔的小手變粗糙了,姣好的臉上也不知不覺爬上了細細的皺紋。這一年是1993年,她才26歲,生活對于她來說是無望的。她本來想嫁個澳洲人,入了澳洲籍??伤龥]有這份福氣,與她一直同居的男友似乎根本就沒有與她結婚的心,而她手頭的護照5年期限近在眼前,怎么辦?繼續呆下去,就只有做下等的工作,難有出頭之日。回去呢,錢沒掙多少,書也沒讀成,這樣父母能接受她嗎?上海能接受她嗎?
一籌莫展時,她收到了北京一位同學的來信。那同學說他已在北京注冊了一家公司,如果W小姐想回來,可以到他公司工作。W小姐權衡數日,終于拿定主意回北京。
1993年初夏,W小姐回到了北京。她沒有去那家小公司,而是去了美國的一家大公司,人家看中的是她那帶有濃重澳洲口音的熟練的英語。昂首挺胸地出入凱賓斯基飯店的白領麗人一直閉口不談她在澳洲的那段生活,她似乎想把那4年多的時間從記憶中抹去。其實,W小姐大可不必否定自已的過去,因為留學生生涯必定教會她如何珍惜今天的一切。
每個發現,都是新感覺
記得前幾年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寧可在美國做條狗,也不在中國做個人?!崩碛墒敲绹墓烦缘帽热诉€好。可說這話的人去了美國才知道,在美國富人家生活的狗的確過的是錦衣玉食的日子,可野狗、流浪狗也不過是在垃圾箱中找口剩飯剩菜吃。
進入90年代以后,美國的經濟出現了不景氣,1992年簡直進入了低谷。盡管克林頓實行了一系列促使經濟復蘇的政策,也敵不過失業人數增大給社會帶來的巨大陰影。“星球大戰”計劃取消后,一批資深的華人工程技術人員從某局被裁了下來,其中也有一位在美國做博士的中國留學生K先生。這位在美國有綠卡、汽車和住房的先生壓根兒沒想到自己原本一帆風順的路上也會出現深溝。他聯系了幾家研究機構和大學,但得到的回答都是經費問題沒法解決。正當他為房子的分期付款發愁時,大陸深圳市派出的“招聘團”來到美國,為留守人員提供了一條施展自己才華的光明大道。K先生很快領到了一張申請表,并與深圳一家公司取得了聯系。深圳人事局以及用人單位為K先生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公寓房,以及幾千元人民幣月薪的報酬。相比之下,住房和工資雖比不上美國,但這家公司卻給了這位精通統計與計算機的博士以用武之地。1993年初,他率妻兒來到了深圳,以滿腔熱情投身祖國現代化建設事業。
K先生說:“以前我是花了國家的錢出去的,總是想有個機會報效祖國,但又不得不考慮許多實際問題,比如住房、工作環境等等。到了國內才發現,用人單位是真的為我們這些工作人員著想,把最好的房子給我住,把最好的機器給我用,還創造了一些國際交流的機會。想來想去,還是祖國好?!彼€深有感觸地說:“在美國干得再好,人家也把我當成外來人,我永遠也擺脫不了客居異鄉的感覺,在國內則大不一樣,這里是我的家園。我深信在國內同樣能干出一番事業!”
隨著鄧公講話所帶來的神州下海潮,不少出國人員紛紛回國投身到經濟領域中試試身手。這不免讓人想起臺灣、新加坡等地,在60、70年代初,也是有大批青年人到海外謀生。到70年代以后,大批的留學生回到臺灣、新加坡,投身于這些地區經濟起飛的工作,成為這些地區經濟繁榮的生力軍。相信隨著我國政策的穩定和改革開放的深化,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有所成的出國人員回到祖國,那時我國貯存于海外的巨大人才庫將會發揮無法估量的作用。
咫尺天涯皆有緣
前些年連夜排隊考TOEFL,連夜排隊在美國大使館門前等簽證的情況在1993年已不多見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許許多多的中國人感到并非出國才是生活的最佳選擇。
L先生是某機關的干部,畢業5年多他在機關只干成了一件事——出國。好不容易辦了一個去德國讀語言的簽證,去了以后才發現,他所在的城市中竟有2000多名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這2000多自費生中,除了個別混得好的在踏踏實實讀專業外,大部分人是在學校注個冊,然后就到處打黑工、掙馬克。德語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對于L先生來說,在國內考過TOEFL和GRE,英語已可以應付,可德語一句也不會說,只好從頭學起。學語言本來就不容易,再加之德國不承認他的本科文憑。他讀完1年語言后,如果能考上大學,也只能從“大一”上起。也就是說,他必須用5年時間才能拿下本科。然后才是碩士、博士,算下來他要是都讀完,怎么著也得到40歲了。L先生想來想去才覺得自已費了這么多年拼死拼活地到德國來,實際上是辦了件蠢事。他有些后悔了。
他給原單位寫信,透露出想回國的意思,但正趕上今年初機構大調整之際,進入不可能。再說,他當時是蛤蟆吃稱砣,鐵了心辭職出去的。不過,好在原來的老上級退下來辦了個公司。L先生就在德國成了這家公司的代理商。目前,L先生經常來往于北京與法蘭克福之間,也風風光光地瀟灑著。不過有識之士提醒他,一旦他所在的學校不給他注冊了,他勢必回到國內。L先生坦然笑道:“回來就回來吧,我看國內比國外好。在德國誰看得起我?可在國內,我還算個人物。”這家公司的老板的確也把他當個人物,老板說:“好好干,如果德國那邊有麻煩,咱們就走因公出國的路子!”眼下,L先生雄心勃勃。在他看來,能否出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了一次奮斗的機會,而這種奮斗是有足夠的回報的。
近兩年回國的留學生,去公司的居多,特別是一些外資公司,有的很快成為獨當一面的人才。當然,這里主要指自費留學生。不少歸國人員都認為目前是最好的機會,想發展,想掙錢,在國內機會很多。因而,自已豎起一家公司,做國內外貿易的也不在少數。
D小姐拿到美國“綠卡”后,首先想到的是做中美貿易,而她的專業是計算機。在美國、臺灣、香港的許多大電腦公司稱雄世界電腦市場的今天,做這個生意無疑是最有眼光,也是最難的事情之一。D小姐到北京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走了一趟之后,立即掌握了最新動向:目前,國內的電子公司都在找國外的電子公司做后臺,整機、軟件、元器件等幾乎被國外的大公司壟斷。D小姐立即與美國一家電腦公司取得聯系,沒用多長時間就成了該公司在中國的代理商。她坐鎮友誼賓館,在電子一條街上一展風采。拿D小姐的話說:“我也沒想到自己會把生意做得這么大?!?/p>
恩恩怨怨,留下真情從頭說
據說,前兩年上海有一批從日本歸來的留學生,整天在家吃在日本打工掙來的血汗錢的利息,理由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寧可待業?,F在的情形起了變化,這些人不少加入了股民的隊伍,有的則“下?!?。Z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在東京苦斗了兩年,掙了一筆錢回上海炒股票的小伙子。Z先生談到回國的感受時說:“說來說去還是在自己的國家好,以前做夢也想出國,可出去了又怎樣?東京我是去怕了,什么活兒都干過?;厣虾>筒灰粯恿?,現在上海在開發浦東,有的是機會。就說炒股票,像我這樣的留學生在日本想都不敢想??稍谏虾?,我做到了。要是我早些回來,可能會做得更好?!?/p>
回來的留學生,不管是自費的還是公費的,都親眼看到了祖國的變化,也為這種變化而激動。但還有大批的出國人員在觀望、等待;也還有逾期不歸的,甚至隨團出國就永遠出走的,這說明我們的確還沒有足夠好的條件吸引大批留學生回到祖國。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的不少單位和部門對留學人員還是相當有人情味的。在以往,單位負責保管檔案、照看人去堂空的住房,保留空額。許多單位是想進的人進不來,而占在花名冊上的又不在國內。科學院某所一位管人事的處長說:“我們所這些年出去的自費生大約有六七十人,這些人的人事關系目前還都保留在那里,可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回來的,至少在短期內是這樣,有許多人已經與所失去聯系。可由于名額占滿,我所進人已經很困難,而干事的人又缺乏。還有的剛拿到分配的住房就出了國,不久家屬也辦了出去,房子就空在那里,而缺房子的又住不進去。這種局面的確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p>
目前,國內各單位對于自費生的政策是先辭職退房,再辦出國手續。這種做法看上去是把想出國的后路堵上,按說也都是合情合理的。本來嘛,既然你不想在這個地方干下去,人家也就沒有必要給你提供條件了,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這些年,我國的留學生政策,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有待改善和完善的地方。隨著政策的變化,有越來越多的出國人員會回到祖國,把他們在國外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帶回到國內,為祖國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服務。有一位從美國歸來的留學生說得好:“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依戀自己的祖國,在海外的中國人也都是希望祖國強大,現在還在國外滯留的人不一定不愛國,只不過他們還有他們的想法,還有他們的事業?!?/p>
不少留學生對我國政府提出的“來去自由”的政策表示贊同,這實際上給留學生們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而像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能為歸國人員提供在國人看來是超前(而在外國人看來則不然)的生活條件已實屬難能可貴。當大多數留學生還在觀望之時,一些有遠見的游子已經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回到祖國以圖發展,這種舉措會不會形成一股真正浩大的“回國潮”,人們正拭目以待。
(圖:姜吉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