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 圖
柳蘇先生憶《曹聚仁在香港的日子》(《香港文壇剪影》,三聯書店一九九三年版),提及“他一生的著作有五分之四是在香港完成的”。最近面世的《論杜詩及其它》(上海教育出版社版),據整理者曹夫人鄧珂云女士《后記》云:“這些文稿寫成于六十至七十年代,發表于香港及海外一些報刊。”因處境不同,曹先生對內地所發議論,內地讀者看來,難免有“隔”之感。
如,《論杜詩及其它·<人境廬詩草·箋注>》,曹先生認為,“五四以后,把黃公度在文學地位上提得最高的,還是胡適”,但錢仲聯氏《箋注》葺集的詩話,“收入胡先
又,一九八四年,距“四害”覆滅已過去七、八個春秋,錢仲聯氏集釋的《韓昌黎詩系年集釋》(上古版)得以新版。較比古典文學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錢氏所輯“諸家姓氏書目”,刪卻曾國藩《求闕齋讀書錄》、黃
朱健先生《精神界人非驕子》(《讀書》)謂“打開天窗說亮話,難哪!”曹聚仁先生的“公平”論,其說雖已多年,揆諸現實,亦大不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