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陳艾妮
恨不相逢未嫁時?
“如果我現在結了婚,我怎么知道將來還會不會有更好的對象出現?”
很多次了,碰到彷徨的擇偶者發出這樣的疑問。尤其是在演講現場的聽眾,被我說服并同意人應該積極求偶、擁抱婚姻、肯定家庭之后,又產生這個疑問。
這是很實際,也很可笑的問題。
實際的是,每個人都期望為自己找一個最好的伴侶。
可笑的是,只要明白婚姻的真諦,就根本不會問這種問題。因為結了婚以后,肯定會有更好的人出現。
江山代有才人出,結婚時出眾的才華,久而久之,也會褪色,更別提外表了,白雪公主會變成黃臉婆,白馬王子也會成為白發王子;以前有博士學位就很了不起,現在超博士比他更神氣;當年的校花,會有更青春的美女,因為成長環境及化妝美容技術的改良而趕過她。
因為時代的進步,眼光的增長,相處的熟悉而感到配偶不進反退,進而發現更好的后起之秀,使人興起“恨不相逢未娶未嫁時”之嘆。其實,這是必然的結果。
擔心會有更好對象出現的人,不應該去結婚。長江后浪推前浪,保證會有更優秀更有吸引力的人出現,使你后悔。
事實上,這種人因為怕后悔,根本結不成婚,只好反復地等待、發現、擔心、放棄……白白浪費時間而忽略了一個可怕的事實——新發現的對象愈來愈好,自己的條件愈來愈差,年紀愈來愈大。
此外,懷疑與自己緣定前生的對象還未出現的人,也不應該去結婚。
因為,沒有一個算命師可以為你保證,在什么時候、什么方向找到一個何種長相的人就是你的前世冤家。
時間、空間、模樣都不明確的事都能叫一個人等待,他這輩子會蹉跎掉的事,肯定不只婚姻而已。
這種等待虛無的信念,也使得他無論跟誰結婚都不會幸福。因為他(她)總把對方當做一個將就的替代品,一個勉強過渡的其次選擇。
心中懷有十分明確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形象的求偶者,也不應該結婚。
這個世界還沒有辦法依照人的想象定做出一模一樣的人,最多只是七全八美的你和懷有這種情結的人結婚,無論多努力、多賣力,也很難討好他(她)。
婚姻的“抉擇真諦”
什么樣的人才應該去結婚呢?
認識了婚姻的“抉擇真諦”的人才應該結婚。
婚姻的抉擇真諦是——決定成婚時,明知極可能會有更好的人出現,但是此時此地此生,我就是選擇了你。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樹林里的兩只鳥,不如手里的一只鳥。
眼前即可掌握的小小幸福,大過未來不可測、不可知的機緣。
當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并不是因為他(她)最好、最漂亮、最有錢、最能干……即使有更好的人出現,仍然不會改變。這輩子,有了你我就滿足;現在我接受了你,以后你會怎樣,我會如何,也都認了。這正是選擇的真諦。
你可以繼續千挑萬選,繼續等待前世冤家,等自己更有錢、更有智慧、更懂得看人才結婚,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我們不妨做這樣的選擇題——在50歲時與最理想的人結婚,在30歲時與次好的,甚至只是還可以的對象結婚,你會如何選擇?
這兩者之間最重要的差異,不是十全十美與七全八美的條件距離,而是50歲與30歲之間,整整20年的歲月成本。
如果你認為生命價值高、時間寶貴,在婚后多年發現有更好的對象出現時也不后悔,那表示你早已踏實地開始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并且從中得到了相當的收獲與喜樂。
同樣的,當你毫不心動,完全不需要異性,也不想擁抱婚姻時,也不應該為結婚而結婚。
當你心動又想行動,情緒正在最佳狀況,對婚姻有了正確認識及心理準備時,就可以結婚了。而這時的對象是不是今生最好的,根本是個看起來很實際,其實卻很可笑的問題。
是否要選擇婚姻?何時結婚?如何結婚?如何經營婚姻?
當你具備結婚的身心成熟條件,無論和誰結婚,都有可能組成幸福家庭。當你全然肯定自己想結婚及經營婚姻時,七全八美的對象就是最好的候選人。
在寬廣的未來森林里,也許會有無數只孔雀可以和你結姻緣,可是你寧愿選擇眼前的唯一——也許只是母雞或小麻雀,但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彼此義無反顧、全力以赴以去經營婚姻。
對許多黃臉婆和白發王子而言,和對方一起成熟、一起老去,就是一種幸福。對方是不是最好的,根本不重要;外面是不是有更好的,他們也根本“看不到”。
這正是婚姻的莊嚴與美妙,婚姻不是條件的比較而是選擇的藝術。婚姻是彼此在適合結婚的季節里,瀟灑地做唯一不二的選擇。
最后,讓我們重述一下那個耳熟能詳的老故事吧。
有一個人浪跡天涯,堅持要找一個最完美的人結婚。
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找到了。可是,他仍然沒有結成婚。因為,那個最完美的人告訴他,她也正在尋找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啊。
許多人結不成婚,許多人結了婚,仍然得不到幸福,只因他們不懂得天時、地利、人和的鐵律,不懂得選擇的藝術。
如果我們懂得選擇的藝術,就知道誰是那個最好的,就懂得婚姻就是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創意選擇。而這些都得由你自己決定,由你主動去發現。
不浪費生命,不蹉跎時間;勇于選擇,樂于創造,就是婚姻的藝術。
(宋瑩、趙云生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