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遠
《讀書》一九九四年第十一期第35頁提到“善史書”,承朱新華同志來書提示“史書”本義,略云:“《說文》云:‘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江永《周禮疑義舉要》云:‘凡官府簿書謂之中,故諸官言治中、受中;《(周禮)小司寇》‘斷庶民獄訟之中,皆謂簿書,猶今之案卷也,此‘中字之本義。故掌文書者謂之史,其字從又從中;又者,右手也,以手持簿書也。江永從造字法的角度分析,認為‘史就是手持著‘中,而‘中的本義是簿書即案卷。唐李紳《宿越州天王寺》詩有‘休按簿書懲黠吏,未齊風俗昧良臣句,大約這些黠吏就是憑他們‘善史書來翻云覆雨、坑害良民的。”
頃于明李清《三垣筆記》見其記事云:“予署篆后,見一書手把冊而前請用印,予問何冊,旁一書手答曰:‘此史書。蓋匯刑部諸招疏送翰林院,為他日修實錄地也。予取閱,見中有去取,因問把冊書手:‘此誰為政?其人瞪目張口,不知所答。旁一書手曰:‘若聾耳。予不得已,以口逼耳再三呼,方點額曰:‘小人為政。予嘆曰:‘彼何知,誤收猶可,誤遺奈何?因命此后鈔送皆聽予手酌。未幾予以言謫,恐又書手為政矣。”是明季所謂“史書”,當與前漢有一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