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維
患了骨質疏松癥,好像不斷受到小偷的偷竊,長時期地丟失鈣。一旦出現癥狀,已喪失骨質30%左右。早期診斷在于細心地自我檢查。主要異常表現是逐漸變矮,駝背,腰背疼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勞或周身疼痛,以及夜間小腿抽筋。50歲以后的骨折,也常與骨質疏松癥有關。
(1)變矮、駝背。這往往是較早期癥狀之一。一般人的身高,大抵與兩手之間的間距相等。若由于骨質萎縮,椎間盤水分減少,脊柱長度就會變短。駝背往往是在骨質疏松癥的偏后期出現,這多半是脊柱椎體壓縮性骨折所致。
(2)疼痛。可以表現為肩頸痛,腰背痛,也可以表現為周身游走性痛。這往往是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廣泛勞損的表現。早期經過適當的休息后緩解,到后期往往要經過治療才能緩解。如果外傷出現固定痛,要想到骨折。
(3)小腿夜間抽筋。一般人體鈣的吸收在白天完成。在夜間,由于身體鈣代謝的負平衡,往往會出現短時間低血鈣過程,引起小腿抽筋肌痛。這是提示骨質疏松癥進展較快的一個癥狀,也是絕經期后女性中較易見到的一個癥狀。
(4)骨折。這種骨折的出現,外力不一定大。有些老人乘坐汽車,上下顛簸,即會發生腰椎骨折。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近年來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對于早期診斷仍然缺乏有力的方法。仍然需要全面綜合的進行思考。
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方法有:
(1)X片檢查。表現為骨密度減低,骨皮質變薄,骨小梁變性,骨小梁間隙增寬。不過,從X線片上若能看出骨質改變,那說明骨質已丟失了30%以上,已經到了骨質疏松癥的中期。
(2)雙倍光子骨礦認定儀。對于松質骨改變有較好的診斷意義,但早期診斷仍欠敏感。
(3)CT脊柱斷層攝片。對較早期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價格貴,不能廣泛開展應用。
(4)骨活檢。取一定量的骨進行骨礦測定。需要進行一次小手術,病人一般不樂意接受。
(5)血生化檢查,如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測定,一般是在正常范圍內。但是在合并骨折時,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鈣在骨折早期可以升高,之后反而低于正常人,但血清磷比較高。這對于早期診斷沒有多少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