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維
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應綜合進行。例如飲食療法,運動療法,日光照射療法。藥物治療,包括西藥和中藥,是治療的一個方面,有利于改善癥狀,減緩病程進展。
一、激素治療。雌性激素有減少骨質吸收,延緩鈣從骨中排出的作用。但是也要警惕,長期使用雌激素有潛在的女性性器官致癌作用。絕經5年以上的女性,使用雌激素后效果不佳時,尤要慎重。常用的長效雌激素有尼而雌醇片,每月1次,每次2.5~5毫克。降鈣素,主要是抑制破骨細胞作用,延緩鈣從骨骼中析出。現在臨床中較常用的有益鈣寧,每次注射10單位,每周2次。每個療程4周。無不適反應者可連用3個療程。另外有鮭降鈣素(密鈣息),價格昂貴,難以臨床推廣。
二、維生素D。近年研究表明,活性維生素D3可促進鈣吸收,促進腎回收尿鈣,促進骨質鈣化。螺鈣旋,即是此類藥,每天服2次。每次2片,為5毫克,以后可每天1次,每次2片。不過,人體所需活性維生素D3一半是由皮膚經過紫外線作用而合成的,所以,老人每天在陽光下活動45分鐘以上,即可達到要求。
三、鈣制劑。老人因吸鈣能力減退、排鈣作用增加,所以每天鈣的需要量增加。一般以每天1克左右為佳。老的鈣制劑如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因含鈣量低,服用量大,吸收效果不確實,現有淘汰趨勢。新型活性鈣制劑有鈣天力、活性鈣粉劑、鈣而奇D。上述新型活性鈣酸性度高,對胃有刺激,應在飯后服,多飲水。
四、中醫中藥。中醫認為骨質疏松癥屬腎精不足,髓液不充。又分為腎陰癥和腎陽癥。腎陰癥表現為心煩口舌燥干,宜壯水降火而用左歸丸、補陰丸、人參再造丸等。腎陽癥者畏寒肢冷、舌淡胖、脈沉細,宜壯元益氣補陽,可用鐘乳丸、健步虎潛丸等。
總之,藥物治療應根據年齡、體質、程度而綜合考慮。患者應與醫師保持聯系,及時調整藥量,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取得良好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