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枋 金 豫
有氧運動主要是耐力性運動,這是一種強度中等、時間較長的運動。能量的來源是通過代謝比較徹底的有氧代謝形式來提供,能量利用比較充分,代謝產物乳酸基本上不積累或積累很少。參加有氧運動可以明顯提高心、肺功能,經久鍛煉者可表現為心率較慢且穩定、血壓平穩、肺活量較大。有氧運動對很多有病的人和中、老年人來說是一種極好的運動形式。
有氧運動的特點是指大肌群也就是上、下肢肌群作反復來回的周期性的運動,如走路、跑步、劃船、騎自行車、登山、爬坡等。就是這類運動的代表。
對大部分中老年人來說,適中的運動強度加上稍長的運動時間(通常在30~40分鐘以內),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有氧運動的有效性,達到健身益壽的目的。
制定運動強度必須因人而異,根據我們的經驗有如下幾種方法:
(1)根據大量觀察提出的經驗公式:
用170(180)-年齡數(歲)=運動后可以達到的合適強度的心率(又稱靶心率)
對一般健康的人來說,只要沒有什么疾病,可以用180減年齡數,如身體健康狀況較差,或年齡較大(超過60歲),過去又無運動基礎,則可用170減年齡數。這一經驗公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然而它最大的缺點是在同一年齡下,所有的人運動強度都是一樣,這就不恰當了。
(2)利用心電運動試驗來判定:這是在心電血壓的直接監護下,通常采用癥狀限制的運動試驗,即在速度或坡度或阻力量化的條件下進行的,并逐步增量,隨時調節,直到開始出現異常反應為止。此時的心率說明就是人體所能耐受的最高強度。平時訓練就取這心率的70%~85%作為鍛煉時的強度指標,簡稱靶心率。這種定量方法科學性強,安全性高。我們多年實踐經驗證明,當運動達到靶心率后,再持續10~15分鐘,可產生更好的訓練效果。
對疑有心血管病或老年人,最好采用本法。
(3)根據定量運動的心率數作為制定靶心率的方法:即先定好一定的距離,要求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走或跑)來完成,記錄運動時間及心率變化。也可以在12分鐘內盡自己的力量盡快地走或跑,然后記錄運動后的心率數和運動的距離,一般該心率若在3~5分鐘內恢復到安靜時心率數,則表明該強度對你是合適的,否則就要進行調整。
以上方法雖然都有很好的依據性,但與平時的鍛煉環境又不盡相同,因此,平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運動量:
(1)運動后心率恢復的時間,通常要求在運動后5分鐘內恢復到安靜時心率數,如在3分鐘內恢復則可增加運動量,超過5~10分鐘不能恢復到安靜時的心率,則要減少運動量,即降低靶心率和運動時間。
(2)根據個人在日常進行活動后的反應作調整,如運動后全天精神振奮、食欲良好、睡眠也好,沒有不適癥狀則表明這一運動量合適,反之則應減量。
(3)觀察第二天清晨自然蘇醒時的脈搏數,通常要求保持平穩,若脈搏增快或太慢,或有心律失常(早搏),表明現在訓練的運動量不合適,要減量。
(4)如訓練中出現異常現象,或有其他疾病如感冒、腹瀉,則應隨時減量或暫停。
觀察運動的靶心率是否達到,需通過測量脈搏,正確的測量方法是,在停止后,即刻測量10秒的脈搏數,然后用此數乘6即為運動中的心率。
訓練中如出現以下幾種現象,可采用合適的處理方法,既保障安全又可提高訓練的效果:
(1)活動中出現兩下肢無力,應減慢速度,多做腹式呼吸。
(2)如出現胸骨后燒灼感,可在胸前輕拍同時做腹式呼吸,減慢運動速度。
(3)出現呼吸不暢、胸悶、無力,可點叩“膻中”穴(位于兩乳之間胸骨上),并做聳肩呼吸,俟癥狀緩解后再繼續活動,但應減量。也可配合按壓“內關”穴。
(4)出現心前區疼痛或類似心絞痛發作時,應暫停運動,就地坐下休息,此時重點按壓“內關”穴及做深呼吸,全身要放松,情緒平穩。如身邊有救心丸之類藥物,可按量含服。
注:“內關”穴的應用方法:
定位:腕橫紋上二指二筋之間。
手法:以拇指指腹對準穴位,用向下壓再向上頂的力,感覺有向心性酸、麻、脹放射感。
注意:如有休克征象或心動過緩時,則須兩手同時進行強刺激(重按),心動過速者,要由輕到重,再加上輕揉,震顫。一般自感不適時,先按左手再按右手,直至癥狀消失。實踐經驗證明,此穴對急救及緩解癥狀有顯著的療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健康長壽,要想提高心、肺功能、代謝功能,就邁開你的雙足參加到有氧運動的訓練行列吧!只要你遵循上面所說的原則堅持進行,一個精力充沛、充滿活力、老而不衰的美景,就展現在你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