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巖
王振綱先生是中華醫學會國家基本藥物遴選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藥理學會榮譽理事長、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教授。他由于在鈣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而被譽為“鈣權威”。筆者在1994年12月全國鈣代謝學術研討會期間,向王教授請教過有關鈣與補鈣的問題,現介紹如下:
健康的機體需有多種養料作保證。但在過去,提及人體的營養素,常常就是蛋白質、維生素之類,而象鈣這樣的物質,往往未予充分注意。其實,鈣在人體有諸多功能,它是機體不可缺少的一員。
醫學專家告訴我們,嚴重缺鈣的人能引起佝僂癥、神經痛;使發育遲緩、牙齒脫落;外傷后會流血不止;還是誘發糖尿病、高血壓、老年癡呆以及多種過敏性疾病的因素。我國約有6000~8000萬婦女患骨質疏松癥,而缺鈣正是導致此病、進而引發骨折的主要原因。現在又發現,鈣還能抑制和逆轉癌細胞的異常增殖,故有助于健康長壽。
鈣的作用自然并不止于上述幾方面,難怪王教授要說:“對鈣的研究越深入,鈣在人體的重要性就越加顯示出來。醫藥工作者就更有責任將補鈣和鈣制劑的有關知識告訴人民大眾,務使大家懂得:要健康就必須認識鈣。”
那么,一個人每天究竟需要多少鈣呢?
王教授指出:“按國家制定的營養標準,嬰兒每人每日約需補充400~600毫克;幼兒、小學生每人每日約需補充800~1000毫克;中學生每人每日約需補充1000~1200毫克;成年男子800毫克就差不多了,但孕婦與乳母則需1200~1500毫克。”
人體對鈣的需求是這樣,可實際的鈣攝入量卻又低得多。從歷次營養調查看,我國除成年男子外,其他人群的鈣營養攝入量大多只達到所需要求的50%左右,可見我國人群的嚴重缺鈣現狀了。
面對“鈣饑鋨”,我們怎么辦?回答是一個字:“補!”如何補?王教授的意見是:“要注意食補,要經常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品,如牛奶及奶制品、豆制品、蝦皮、海帶、紫菜、芝麻等物。”不過,就中國人的目前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看,單純依靠食補是難以補足所需鈣量的。所以王教授強調指出:除食補外,“還需要直接補充一些鈣制劑或鈣添加劑。”
針對當前市場上這樣那樣的鈣制劑和鈣添加劑,王教授認為:“以珍珠貝鈣為主要原料,在常溫下經活化處理而成的鈣劑”較為理想。理由是:“它不僅鈣含量高,而且還保留了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維生素;它對機體的刺激較小,且易于被吸收。”
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棟梁,他們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更要從各方面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然而,調查表明,他們的鈣營養普遍不足,有的還相當嚴重。王教授為此而特別提醒人們:“給孩子補鈣尤為重要,越早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