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文
最近。湖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博士王艷林的一項研究發現:部分婦女在妊娠、哺乳期內發生骨質疏松,而引起一系列癥狀。這項研究為婦女在妊娠、哺乳期內發生腰痛、手脹與小腿抽筋找到了一個主要原因;也為婦女在妊娠、哺乳期的健康保健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研究填補了醫學領域內的又一項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骨質疏松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生在老年人。部分中年人亦有發病。產生該病的主要原因是體內缺鈣,這是國內外醫學專家反復研究的結果。至于婦女在妊娠、哺乳期發生骨質琉松目前未見報道。王艷林博士在著名內分泌專家伍漢文等教授的指導下,對骨質疏松的病因及預防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她檢查了440名正常孕、產、哺乳婦女及900例O~18歲小兒的骨密度,就年齡、身高、體重、營養、補鈣、日照、運動等情況對其骨密度的影響作了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婦女在妊娠、哺乳期內,由于胎兒發育,嬰兒哺乳之營養來自于母體,致使母體需求量明顯增大,若不及時補充,則易引起骨密度降低,同時也易造成胎、嬰兒營養不良。影響其生長發育。她的調查發現。妊娠、哺乳期婦女患骨質疏松癥的高達43.6%~48.7%,相當于50~60歲的老年人狀態。這種癥狀自妊娠中晚期開始可延續到分娩后2年左右。根據所測的正常參考值,王艷林博士還檢查了30例佝僂病和10例早產兒的骨密度,發現佝僂病患兒及早產兒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骨密度低于正常值。
這一發現提示人們在婦女妊娠、哺乳及嬰幼兒的營養方面的四大要素,一是適當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以糾正機體內的供求矛盾。達到平衡;二是調整飲食結構。多食豆制品、牛奶、水果、瘦肉、蝦皮及骨頭湯(需加少量食醋)等含鈣豐富的食品;三是參加適當的運動,如胎教活動、保胎操等等;四是多在戶外活動,適當地進行日照,尤其是冬天及多雨季節要注意在室外的日光照射,以利于維生素D的合成。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