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德立
癔病,又叫做歇斯底里,是比較常見的、容易被人識別的一種癥狀群或疾病。這種病已有兩千年左右的歷史記載。由于此病多見于青年期,并大多發生在女性,古代曾產生一種奇怪的推測,說它是一種由于子宮在全身游走而發生的疾病。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這種認識早已被否定了。國外有人認為。癔病只是某些疾病在某一階段的一種癥狀,而不是一種單獨的疾病。
但是,人們觀察發現。生這種病的人。常有相當特殊的性格:情感十分濃厚、鮮明、強烈。而又容易變化;所出現的癥狀暗示性很強。可因暗示而產生或消失;病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為胸襟狹窄,主觀片面,任性固執,好幻想。發作時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常有反復的、大致相似的發作。人們還發現,精神因素在發作中具有主導的作用。目前精神醫學中把本病列為神經官能癥的范疇之中。
有人把癔病患者稱為“疾病的模仿家”,他們表現的精神癥狀可以“比精神病更精神病”。
瘴病性激情發作:情感暴發是最常見的癔病發作,平常我們說的歇斯底里大發作,就是指的這種情況。病人的情感反應特別強烈,可以小題大作,因細微的原因而大發雷霆。大哭大笑,大喊大叫。蹬足捶胸,手舞足蹈,撕衣毀物,亂唱亂罵;常有裝模作樣的戲曲樣表演,以生動的表情。夸張的動作來博取周圍人們的注意和同情。有時病人用唱山歌小調的方式,來發泄他內心的不滿。在場的人越多,發作癥狀越劇烈,唱得越起勁。有些文化程度較低或受宗教迷信思想影響較深的人,還會有神鬼附體的表現。說也奇怪,這些表現可因旁人的勸慰和同情而突然停止,甚至破涕為笑。
瘟病性朦朧狀態:這種病人意識上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精神活動的范圍縮小,集中在與情感體驗有關內容上。意識障礙較深時,可呈昏睡狀態。
癔病性昏厥:發生時,病人可以突然倒地、屏氣或過度喘氣,不言不語,雙目緊閉,面色潮紅,全身僵直;有時手足不規則舞動,可以持續10幾分鐘到數小時。但是病人的意識并未消失。眼球活動仍然良好,在檢查他的眼睛時,眼球似有故意逃避的感覺。
癔病性假性癡呆和童樣癡呆:原來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一下子變得什么都不懂,不能回答最簡單的問題。如問他2+2是多少。可能答出“3”或“5”;伸出3個手指給他數,說是4個或2個;問他的年齡,他可能回答年方3歲,給人以故意講錯的印象。甚至不能識別很普通的物品,如把墨水瓶當茶壺,把襪子當手套等。還有些病人以不符合自己年齡的兒童樣語言哭唱,表情和行為也模擬兒童的方式,稱作童樣癡呆。
癔病性精神自動癥、夢行癥、神游癥:精神自動癥者發病時不自覺地進行許多活動,外觀并無異樣,但醒后對這些活動完全不能記憶。夢行癥者在睡夢中起床行動,作一些表面上看來似乎有目的行為,醒后卻對這些行為完全不能記憶。神游癥者發病時常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途中生活能夠啟理,看上去沒有異樣,但清醒以后卻不知何故到此。
癔病球:病人感到咽喉部有一種異物感,似梅核梗塞一般,咽不下,吐不出。但吃東西通暢無阻,實際檢查無任何異物,只有一種感覺——無形的氣。中醫書籍中記載的“梅核氣”就是這么回事。
瘴病性失音、失明、耳聾:失音病人往往由于心理緊張。突然發不出一點聲音,或表現為緘默不語,只能用手勢或筆談來表達意思。失明病人有其特點,往往突然發生,此時瞳孔反射、眼球活動均良好,眼底檢查也無異常發現,病人雖說什么都看不見。但在單獨行走時卻能避開障礙物。有時可在無意中能閱讀書報。耳聾病人大多在強烈精神刺激后發生,多為雙側性耳聾,檢查時無前庭功能障礙,病人往往不愿意傾聽聲音,雖說耳聾。但有時可在睡眠中被喚醒。
還可舉出許多形形色色的表現,諸如癔病性麻痹或木僵、癔病性痙攣或癱瘓、癔病性呃逆、癔病性呼吸困難、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癔病性臌腸等。診斷時如能認真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癔病的確定還是不太困難的。
癔病應以精神治療為主,暗示治療為輔。精神治療主要是對病人進行正面教育,使他認識到自己性格中的弱點。對待病人要滿腔熱情,做思想工作要十分注意談話的方式方法,使病人充分相信人們在愛護他,關心他,懂得如何正確處理現實生活中的矛盾。
暗示治療對于各種癔病癥狀均可采用?治療前必須取得病人一定程度的信任和合作,可以采取語言暗示、藥物暗示,或借助于某些物理治療器械如針刺、電針等來暗示。
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安定鎮靜藥物如安定、利眠寧、氯丙嗪、泰爾登、笨巴比妥等。癔病性激情發作,類似中醫的“臟躁癥”,可試用甘麥大棗湯(小麥60克、甘草15克、大棗7枚)。每日一劑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