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伯陽
看過《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人,都為赤壁之戰中周瑜的火攻之計叫妙。火燒赤壁使十五、六萬的曹軍(號稱八十萬)一夜之間被擊潰。但是,史實并非如此。筆者通過實地考察和查閱有關資料,認為血吸蟲病的猖獗流行是造成曹軍失敗的一個主因。理由如下:
一、早在赤壁大戰之前300多年,赤壁一帶就有血吸蟲病廣泛流行。這可從1975年湖北省江陵縣鳳凰山出土的西漢男尸體內發現血吸蟲卵得到證實。江陵和赤壁相距很近,而且都屬于血吸蟲病流行的江湖灘地帶。古代深居幽閣的達貴人竟也感染上了血吸蟲病,可見其流行之廣了。
二、曹軍瘟疫流行、燒船自退。曹軍南進時,廣大將士患有瘟疫。(魏書·武帝記)說:“公(曹操)至赤壁,與備(劉備)戰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蜀書·劉焉傳》中說:“曹公軍不利于赤壁,兼以疫死。”曹操在赤壁之戰后給孫權的信中也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當時由于科學不發達,不知道那瘟疫就是血吸蟲病。
三、曹軍將士是北方人,來自非血吸蟲病疫區,很容易感染,而且往往呈急性發作,危害十分嚴重。近代也不乏此類例子。如1950年江蘇高郵新民鄉4千多人發生急性血吸蟲感染,發病率高達80%。其中病死1335人,死絕45戶,留下孤兒91人。十八華里長的運河西堤上陳尸累累,目不忍睹,震驚全國。血吸蟲病流行對軍隊戰斗力的損害也是很嚴重的。如1949年人民解放軍二十軍和二十七軍為解放舟山群島,在蘇南、浙西一帶水上練兵,不料大批指戰員高熱不退,大便拉膿血,日益消瘦。紛紛病倒。經查,約二、三萬人都感染上了血吸蟲病。要不是及時組織數千名醫務人員搶救,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四、赤壁一帶。歷史上是云夢大澤,至今仍是全國血吸蟲病重災區。全國30%的有釘螺面積,40%的急性血吸蟲病例都發生在這一地區。當年曹軍從北方而來。為了渡江作戰在河湖中練兵,感染血吸蟲病確信無疑。那么一江之隔的東吳為什么不發生大規模的急性血吸蟲病呢?其原因一是吳軍大部分是南方人,不少人自幼感染此病,體內有免疫力。即使在赤壁一帶再感染,也不至于急性發作,因而影響戰斗力并不嚴重,這可以從江蘇昆山的血防史中得到證明。該地區條條河浜有釘螺,家家戶戶有病人,但每年發生急性感染的只有幾十人。二是地理環境不同,血吸蟲病流行程度也不同。吳軍當時駐扎在蒲圻縣,比起曹軍駐扎的洪湖縣來。血吸蟲病流行程度要輕得多。從這兩個縣的血防資料分析,洪湖縣比蒲圻縣釘螺面積多3倍多,病人多5倍多。蒲圻縣沿長江有赤壁山、南屏山和金鸞山,江灘面積小,因而釘螺面積也小。軍隊駐扎山上,感染血吸蟲病機會就明顯減少。相反江北有大面積的江灘、湖灘,沒有山丘,釘螺面積大,染病機會就多。
五、從“瘟疫”發病季節來分析,也可說明流行的是血吸蟲病。曹軍南下已到秋季。是感染血吸蟲病季節。感染上此病后要相隔1~2個月才發病。急性發作,高熱不退可延續2~3個月。甚至半年之久。因此到隆冬季節,正是危害最甚之時。重者紛紛死亡,活著的人也是骨瘦如柴,腹大如鼓,失去了戰斗力。于是軍心大亂,不戰自退。這就是五萬吳軍能在一夜之間戰勝十五、六萬曹軍的重要原因。